9(11岁就该查血脂,美国1,5万儿童研究)
来源:
其中LDL-C在9~11岁达峰值,并在女孩、非裔以及体重指数较高的儿童中水平更高。
这项研究对15000多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平均LDL-C水平从3~10岁逐渐升高,而从10~15岁降低,然后再次升高达到成人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其发病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
首都儿科研究所米杰等1.5万人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 倍。
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摸索了一下儿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轨迹,籍此支持对9~11岁儿童进行血脂筛查。
研究者介绍,LDL-C水平在9岁左右达峰值,其水平与18岁相似。
此外,筛查LDL-C还有利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
[1]Reuters Health Information
研究者指出,LDL-C异常升高是心血管病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而儿童期高LDL-C水平通常会延续到成年,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了解儿童期LDL-C对预防下游动脉粥样性疾病尤为重要。
0000
相关推荐
JAMA子刊:窦性心率<50次/分,也无症状该处理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症状,心率在50次/分以下,很多人会感到很紧张,这么慢的心率会不会有危险?美国近期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则发现,心率<50次且为窦性心率的人,如果没有症状,基本上风险很低。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次至100次,低于60次被称为心动过缓,超过100次被称为心动过速。【病例报告】遇有不明原因发热要考虑这种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卜丽梅、籍欣欣等曾遇到这样一例患者。患者年轻女性,因“发热、咳嗽10余天”入院。患者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但给予静点抗生素及平喘药物,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咳嗽。入院前2天,患者自觉胸闷、心悸。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患牙疾,但未系统诊治。杨进刚阜外2023-08-15 09:16:51
0001心血管病患者出游“三字经”
春天到了,3天的清明短假也到了。踏青短行,也是不少人的打算。不过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要想轻松出游,要熟记以下这个“三字经”:1、带好药出发前必须看看自己日常服用的药物够不够,不够就去找医生开药。在打包行李时,记住要把药物放在好拿好放的地方。此外,在出游时要按平日在家的服药时间去服药;如果是出国游还要倒时差,那就要调整一下,随着国外新时区的时间来服药。2、防血栓ARB或对大脑更有益!SPRINT研究新分析
高血压是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主要可纠正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有研究发现,应用降压药物可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发生风险,但到底是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还是其对大脑有直接影响而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从药理作用机制来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对大脑更有益。丹麦13万心衰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18%死亡风险
根据《循环》发表的丹麦全国性队列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18%的早期死亡风险。此外,与未接种疫苗相比,每年定期注射流感疫苗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都减少了19%。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低成本的减少与流感有关的死亡和并发症的方法,通常被推荐用于有心脏病和中风病史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