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没用(JAMA综述)
相关述评指出,定期体检可能有助于建立长久的医患关系,但检查项目和接下来的处理应有循证依据。
在丹麦登记研究的1104人中,与随机接受常规治疗者相比,随机接受一次体检者接受更多的抗抑郁药处方(5% vs. 2%)。
[3] General healthchecks in adults for reduc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1(1): CD009009.
[2]The routinegeneral medical check up: Valuable practice or unnecessary ritual? JAMA 2021, 325: 2259.
但JAMA杂志的一篇综述指出,定期体检在检出慢病、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采取预防措施(例如癌症、吸烟和抑郁症筛查)方面有益处,但没有降低总体死亡率,也没有预防心血管事件。
该研究分析了19项随机试验(906~59616人;随访1~30年),其中5项为单次体检,7项为年度体检,1项为每半年体检;以及13项观察性研究(240~471 415人;随访5年)评估单次体检。
体检也增加了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筛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所提高。
2019年,Cochrane数据库一项纳入17项随机对照研究的分析更直截了当地得出结论,“健康检查不太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建议,体检应针对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健康自评水平低、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少的高风险群体。
来源:
研究结果显示,体检对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健康检查对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缺血性心脏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General Health Checks in Adult Primary Care: A Review. JAMA. 2021, 325(22): 2294-2306.
一项入选7229人的研究中,40~64岁的成年人在2年内进行2次体检,与未进行体检的成年人相比,8年内未见死亡率下降(6% vs. 5%)。
另外,体检有时也适度改善了身体活动和饮食等行为。
分析结果显示,体检通常与死亡、心血管事件或心血管疾病发病无关。
体检是一些国家医疗保健的常规部分,目的是检测疾病及疾病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体检可检出慢性,如抑郁症和高血压,以及适度改善危险因素(如血压和胆固醇)。
超个体化心脏病预防不是梦!欧洲心血管预防杂志文章
众所周知,心血管病可防可治。未来心血管病该怎么防?近日,欧洲心血管预防杂志发表了题为“心血管预防的未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述评文章。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不仅追求“达标”而且要做到“尽早达标”,这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最有效的措施。文章指出,未来可能会面临多种未知的风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5:15:550000炎症水平高,也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开滦研究新发现
天坛医院王拥军和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长期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但炎症水平长期较高,也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研究显示,长期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和坏胆固醇较高均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等心脏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在坏胆固醇不高者中,长期炎症指标较高者5年的心脑事件风险增加24%。而且,累积炎症指标越高,心脑事件风险就越高。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5:040000阜外研究:胸前导联假性Q 波须警惕心肌淀粉样病变
心肌淀粉样病变症状并不典型,常易误诊,虽然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确诊,心脏磁共振能提供独特优势,但均难广泛开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黄静涵等通过分析这类患者心电图表现发现,心肌淀粉样病变患者胸前导联假性Q波发生率最高,同时合并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假性Q波伴深Q或S波以及ST-T改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母乳喂养,可防心血管病!120万人荟萃分析
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好处众所周知。近日,一项Meta分析表明,母乳喂养的女性患心脏病、中风或死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低。该分析回顾了1986年至2009年间在澳大利亚、中国、挪威、日本和美国进行的八项研究和一项跨国研究。包括了近120万名女性(母乳喂养的平均年龄为25岁)的健康记录。房颤确诊1月内,静脉血栓风险也高!瑞典研究
众所周知,房颤患者容易出现动脉血栓栓塞,主要是缺血性中风。一项瑞典全国性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房颤1个月内风险较高。因此,研究者强调,确诊房颤后应尽快接受抗凝治疗,这样可同时预防缺血性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