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冠脉夹层(该放支架吗,最大规模国际研究)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但在TIMI血流较差的患者中,冠脉介入治疗通常会改善冠脉血流。
总的来说,三分之一的自发性冠脉夹层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需要≥4个支架或≥50 mm的支架。
自发性冠脉夹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急性自发性冠脉夹层的冠脉介入治疗(PC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脉综合征相比,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这类高危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需要更广泛的支架置入,且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高达38.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0%。
[1] Risks and benefit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Heart. 2021 May 18, Epub ahead of print.
欧美有关自发性冠脉夹层的共识声明都主张如果可能首选保守治疗。
研究者还指出,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冠脉介入治疗的另一个风险。
结果显示,高危自发性冠脉夹层患者,即临床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TIMI血流不良和近端闭塞性剥离,需要冠脉介入治疗以改善冠状动脉灌注血流和减少心肌损伤。
本研究中大多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高风险,有8.8%的患者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TIMI 0/1血流或近端病变的情况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这些患者如果保守治疗可能更危险。
Heart杂志发表的一项最大规模的自发性冠脉夹层注册数据,分析了三个国家221例自发性冠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结果。
阜外医院的研究也发现,自发性冠脉夹层患者经常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改善率为84.3%,其中3级改善率为38.6%,2级改善率为23.6%,1级改善率为22.1%。只有7.0%的病例在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恶化。
来源:
中位数30个月随访期间,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总体没有增加且左心室功能转归良好。
此外,这项分析证实,并发症更可能发生在病变更广泛和病变更靠近近端的患者。
尽管置入多个支架,但在64.1%的自发性冠脉夹层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仍然存在未顾及到的夹层。
研究者称,在自发性冠脉夹层中冠脉介入治疗的首个重要风险是需要多个小口径支架和更长的支架长度(中位长度46 mm)。
防介入术后无复流,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有效!厦门学者研究
心梗后安支架后,发生无复流不是好事,而且一旦发生便很难逆转,有没有预防的好办法?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罗助荣、吴媛媛等进行的研究“有戏”。研究表明,对于心梗介入患者,术中冠状动脉内单次使用尼可地尔持续静滴至术后24h联合替格瑞洛可明显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而且很安全。吃得咸还会让人变胖,和变傻!
吃得咸总是有坏消息。近日,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学者发现,吃得咸会让人变胖。而之前阜外医院社区防治部赵连成、周龙等也发现,吃得越咸越容易让人变胖,每天每多吃增加1g盐,超重和肥胖风险就增加4%。也许有人会想,吃得咸喝水就多,体重自然就上去了。但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吃得咸反而会减少口渴,更容易让人多吃,体重增加甚至发生代谢性综合征,而这都是演变为糖尿病或其他严重心血管病的前奏。中国台湾研究称:长期坚持服用他汀,还能预防痴呆
人老时变傻,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防痴呆,还有什么办法?近日,中国台湾学者进行的研究带来好消息: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助一臂之力。这项研究中,他汀类药物高暴露定义为累积限定日剂量(DDDs)>730,低暴露定义为DDDs≤730。研究显示,在10万余高脂血症患者中,十余年间有19.4%的人得了痴呆症,而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新发痴呆症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1:46:03
0000视力下降,心脏遭殃!韩国近60万人研究
据统计,全球超过5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5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球视力受损和失明人群越来越庞大。视力受损和失明的人,跌倒、认知功能受损和痴呆、抑郁、残疾、自理能力下降的风险均较高。一项覆盖韩国58万余名中青年、中位随访8.1年的研究提示,视力受损的人死亡风险也高,尤其是心血管死亡风险。ACEI/ARB或可降低新冠感染风险!法国近200万人研究
在新冠肺炎流行初期,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的人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后来陆续有研究发现,ACEI或ARB并不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