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心血管病与欧美有十大不同(王继光等JACC亚洲子刊文章)
[1]Kazuomi Kario, Ji-Guang Wang. Toward “Zero”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sia: The HOPE Asia Network. JACC: Asia, 2021, 1(1): 121–124.
[2]]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20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313-328.
四、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群中血压变异性更大,尤其是血压晨峰和夜间高血压的现象更明显,而血压变异性异常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可能与中国人群中盐敏感性高血压多见、高钠饮食及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多有关。
八、在不用的地区,心血管病防治的最佳策略可能也不尽相同。
九、有些亚洲国家中,血压的季节变化很大,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心血管事件的季节变化。
亚洲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近期,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日本学者Kazuomi Kario在JACC亚洲子刊首期撰写亚洲人该如何消灭心血管病的策略(Toward “Zero”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sia)。
对于夜间血压高的问题,中国高血压联盟发表的2020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指出,中国人群中单纯夜间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0%,显著高于欧美人群(6.0%~7.9%)。
二、同样的血压升高幅度,亚洲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
例如,对于东亚高血压患者,钙拮抗剂治疗达到的24小时血压降低幅度要大于其他降压药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能多降低5 mmHg和3 mmHg。
例如,日本一家公司研发的新的腕表式可穿戴血压监测设备,已通过目前的标准和现有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验证。
十、亚洲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以及在亚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血压控制率、代谢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病类型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过去5年内,该组织成员撰写了多个共识指南,包括几个专门针对亚洲人群的指导性文件,涉及家庭和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三、亚洲人肥胖患病率迅速升高,且更容易在轻度肥胖时就进展到高血压前期。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可导致盐敏感性增加,这是亚洲人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提到,2016年成立的HOPE Asia Network,旨在改善亚洲高血压的管理和器官保护,最终目标是达到“0”心血管事件。
作者指出,在亚洲,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总体上与其他地区相似,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
五、在亚洲,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是欧洲的近两倍,隐匿性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亚洲的诊室外血压监测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来源:
作者特别指出,在诊室外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方面,亚洲一些公司和研究人员处于领先水平。

作者表示,基于信息和交流技术的远程医疗,将有助于个体化预测患者未来的血压变异性和相关的心血管风险,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六、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较低,但房颤相关疾病负担较重。
七、亚洲的心衰患病率也比西方人群略低,但与房颤相似的是,心衰相关的疾病负担也较高,至少在部分地区如此。
另外一家日本公司研发的家庭和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在监测日间和夜间血压的同时,还可监测体力活动和环境情况。
但也有几个其他危险因素对于亚洲人来说越来越重要,例如盐敏感性、饮食习惯、季节变化、血压变异性、环境污染等。
一、西方国家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并发症,而亚洲一些地区,中风更常见。
排除继发性因素后,对于白天合并夜间高血压,指南建议:(1)使用长效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控制;(2)使用能有效降低夜间血压的新型降压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3)睡前加服中短效降压药物进一步控制夜间高血压。
亚洲心血管病的特征与西方人群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欧洲心脏杂志研究称,每周工作≥55小时房颤风险增加,与心梗时房颤风险相似
一项对85494例受试者随访10年的欧洲研究表明,工作时间过长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每周工作35~40个小时(标准工作时间)的人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40%。在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中,10年随访期间,每千人中就多有5.2人发生房颤。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47:51
0000有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易痴呆!瑞典研究
一项瑞典研究提示,直立性低血压会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加速从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直立性低血压定义为站立时收缩压减少≥20mmHg或舒张压减少≥10mmHg,进一步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研究发现,总体直立性低血压使痴呆症发生风险增加40%,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加15%,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的风险增加54%。中国学者新研究称,连续4天高温超过35℃,超额死亡风险增加51%,应发高温预警方案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连续高温时,气温越高,心血管死亡风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高。据此,他们还提出了新的高温预警方案。图12010-2012年6~8月北京地区连日高温相关心血管病超额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7:42:22
0000哈佛研究称,改善饮食质量可预防全球千万人过早死亡
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饮食质量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最佳水平,各国的饮食质量也各不相同。文章估计,改善全球饮食质量可以预防1100多万人过早死亡,约占2017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4%。从当前饮食改善至健康饮食,可预防大约1/3的冠心病死亡,其中男性死亡人数减少约200万,女性死亡人数减少约190万。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6: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