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胺碘酮还能导致腰痛(北杨杰孚等报告)
本例患者腰痛时无皮疹表现,发作时血压虽有所下降,但无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其他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可能是患者本身对胺碘酮的特异质反应。
通过既往住院病史,患者曾多次因房颤发作伴快速心室率,应用胺碘酮静脉泵入转律治疗后3~5 min 左右出现腰痛症状,难以耐受,停用药物,停药后腰痛症状均可自行好转。
(1)药物所导致的过敏反应,部分患者腰痛时可伴有荨麻疹、皮肤潮红及体温升高等过敏表现。
一位80岁老者,主因“阵发性心悸20年”入院,后经查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
北杨杰孚、林高峰等遇到这样一则少见的病例。
5 min 后患者诉腰痛明显,无法耐受,测血压116/60 mmHg,停用胺碘酮泵入后腰痛逐渐缓解。
但胺碘酮口服和静脉制剂均有较多副作用,其中静脉制剂的副作用主要与其助溶剂(聚山梨醇酯 80)有关,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外周静脉炎、肝功能损害等。
后行冷冻消融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窦性心律。
腰痛在胺碘酮静脉制剂说明书中也有所提及,不过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于:
长期口服胺碘酮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损害、肺间质纤维化、日光性皮炎等。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都可能引起 QT 间期延长,具有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
不过,胺碘酮引起腰痛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国内外也只有个案报道。这类病例所用胺碘酮均为静脉制剂,尚无口服制剂引起腰痛的病例报道。
本例患者既往曾长期口服胺碘酮,服药期间未曾出现腰痛症状,而静脉泵入则出现相应症状。
来源:林高峰,陈浩,李知衡,等.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患者反复腰痛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405-406.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4.015.【长按或扫描可见原文】
术后首日,再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36次/min,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7 ml微量泵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为何腰痛?与术后长期卧床及高龄患者腰椎退行性病变有关?
有学者报道,静脉应用胺碘酮导致腰痛的患者更换为口服剂型后并未出现腰痛症状,因此推测腰痛的发生可能与助溶剂(聚山梨醇酯80)有关,而与胺碘酮本身无关。
大多数患者腰痛在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疼痛剧烈难以耐受,并可能放射至全身,停药后可自行缓解。除腰痛之外,还有学者报道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上腹部疼痛的案例。
作者介绍,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
(2)用药后引起的一过性低血压,导致脊髓供血动脉一过性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随肠系膜动脉缺血,因此合并腹痛症状。
(3)特异质反应:指的是极少数人用药后,出现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反应。特异质反应可能与个体遗传变异导致的药物代谢或免疫反应异常有关。
阜外学者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新预后标记物
阜外医院赵雪艳、吴超等研究显示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反映HOCM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血浆标记物。研究数据显示,NYHA心功能Ⅰ级、NYHA心功能Ⅱ级、NYHA心功能Ⅲ级的GDF-15水平分别为659.2ng/L、1258.3ng/L、1344.2ng/L。房颤卒中≤4天内启动抗凝安全!Circulantion研究
对于房颤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开始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最佳时间点,没有基于证据的建议。Circulantion上发表的TIMING研究表明,早期(≤4天)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并不劣于延迟启动。研究者认为,早期开始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是安全的,应考虑在符合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条件的患者中进行急性二次卒中预防。搭桥后双联抗血小板,喜忧参半!Meta分析
关于心脏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否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月9日,JAMA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中国慢病监测:我国近10%≥35岁成年人属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中国慢病监测项目组最新发布研究数据显示,我国≥35岁的无缺血性心血管病病史的人群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占8.5%,即他们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10%。而且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在男性中的比例高于女性(12.1%vs4.9%)、农村地区高于城市(8.8%vs8.1%)。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和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