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心肌病独立存在(中美学者综述)
文章指出,肥胖是导致心肌肥厚和收缩功能不全以及心衰的独立因素。
肥胖患者心脏超声通常会出现E/A比率降低,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等容舒张时间延长。
图1 脂肪过度沉积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功能的总体影响
还有研究显示,ACEI和ARB有助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炎症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拮抗RAS系统或是目前可行选择。

肥胖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具有代谢活性的内脏脂肪的异位沉积增加泵血负荷,血流动力学改变,营养、肠道菌群以及神经体液的异常改变对心脏能量代谢、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肌存活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影响心肌电生理增加房颤风险等。
实验室研究证实了在遗传易感和饮食诱发肥胖中心肌结构和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
此外,减重代谢手术也是治疗的一种选择,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对17万人的研究表明,减重代谢手术可降低肥胖患者49.2%的死亡率、中位预期寿命延长6.1岁。
这个概念也不是新近提出的,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提出。
文章指出,仅仅以“肥胖性心肌病”来定义肥胖和心肌病间的关系是有挑战性且复杂的,因为肥胖通常在心脏病理表型之前即已存在多年。
此外,肥胖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纵向数据有限,较难确定“肥胖性心肌病”的确切发病时间。
近日,一篇中美学者发表的文章指出,当前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支持“肥胖性心肌病”这一疾病的存在,并且独立于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脏病而发展。
脂肪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比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内脏素等)、多种炎性因子(IL-6、TNF-α 、CRP等)以及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II、NO、ET-1等)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心衰患病率的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超重和肥胖流行所促成。
肥胖总归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的产物,因此管理肥胖就需要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和能量摄入,以及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瘦素、脂联素被证明可调节心肌代谢和心肌细胞外细胞结构和组成,促进心脏重塑。这些因子以及IL-6、TNF-α等与心力衰竭相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另外,过量脂质超出了线粒体代谢处理能力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线粒体功能障碍还可导致活性氧增加,进一步引起代谢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
肥胖性心肌病,指仅由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以及代谢异常。
图2 肥胖性心肌病代谢应激和细胞器功能障碍
长期肥胖与心脏重塑密切相关,其特点为左心室肥厚、心脏纤维化和舒张功能障碍,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
来源:Ren J, Wu NN, Wang S, et al. Obesity Cardiomyopathy: Evidence,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Physiol Rev. 2021 May 5. doi: 10.1152/physrev.00030.2020.
此外,对于将胰岛素抵抗以及抗炎作为干预目标目前尚无证据。
不过这些治疗策略是否是肥胖型心肌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清楚。
文章还从细胞分子学层面阐述了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其中涵盖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全身性炎症、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转运异常、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脂毒性以及氨基酸代谢紊乱)、细胞内稳态改变(尤其是线粒体 Ca2 稳态)、氧化应激、自噬/线粒体缺陷、心肌纤维化、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和内皮损伤。
0000
相关推荐
BMJ 副主编:被拒稿大多是因为研究没有价值
“如何发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是所有临床研究者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BMJ副主编、BMJOpen杂志主编TrishGroves教授就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讲解。她指出,首先,要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第二,要采用适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遵守学术规范。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5:47:06
0000在家怎么做心脏康复?胡大一等推出中国共识
近期,中国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共识发布,胡大一为通讯作者。共识指出,心脏康复在我国发展缓慢,多数的医院没有开展相关工作。而与在医院中进行康复的患者相比,在家做心脏康复的者的依从性较优,发生死亡、心血管事件、运动能力和可纠正危险因素方面获益相似。美国之前也发布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下载原文】哈佛研究揭示我国糖尿病井喷三大原因:肥胖、吃得太细和体力活动骤减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人在中国。根据以往的研究,91%的糖尿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大庆研究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尤其是提高饮食质量,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在6年内可使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肥胖、饮食问题、体力活动不足等推高了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9:21:53
0000喜讯!中国循环杂志最新核心影响因子2.536,位列心血管病期刊第一
11月19日,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发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不断升高,2018年核心影响因子达到2.536(图1)。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3:01:59
0000【介入医生看过来】辐射剂量监测牌会“骗人”:个子高矮有影响
与放射有关的医护人员胸口佩戴一个蓝色的小牌子,这个叫核辐射剂量监测牌。监测牌每个季度测量一次,如果剂量超标就要强制休息。但是你身上带的剂量监测牌会如实告诉你“吃”了多少线吗?最近一项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发现,剂量监测牌有个小“圈套”,有点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