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心肌病独立存在(中美学者综述)
近日,一篇中美学者发表的文章指出,当前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支持“肥胖性心肌病”这一疾病的存在,并且独立于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脏病而发展。
肥胖性心肌病,指仅由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以及代谢异常。
这个概念也不是新近提出的,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提出。
文章指出,肥胖是导致心肌肥厚和收缩功能不全以及心衰的独立因素。
图2 肥胖性心肌病代谢应激和细胞器功能障碍
肥胖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具有代谢活性的内脏脂肪的异位沉积增加泵血负荷,血流动力学改变,营养、肠道菌群以及神经体液的异常改变对心脏能量代谢、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肌存活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影响心肌电生理增加房颤风险等。
肥胖患者心脏超声通常会出现E/A比率降低,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等容舒张时间延长。
另外,过量脂质超出了线粒体代谢处理能力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线粒体功能障碍还可导致活性氧增加,进一步引起代谢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
此外,对于将胰岛素抵抗以及抗炎作为干预目标目前尚无证据。
来源:Ren J, Wu NN, Wang S, et al. Obesity Cardiomyopathy: Evidence,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Physiol Rev. 2021 May 5. doi: 10.1152/physrev.00030.2020.
实验室研究证实了在遗传易感和饮食诱发肥胖中心肌结构和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
文章指出,仅仅以“肥胖性心肌病”来定义肥胖和心肌病间的关系是有挑战性且复杂的,因为肥胖通常在心脏病理表型之前即已存在多年。
此外,减重代谢手术也是治疗的一种选择,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对17万人的研究表明,减重代谢手术可降低肥胖患者49.2%的死亡率、中位预期寿命延长6.1岁。
其中涵盖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全身性炎症、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转运异常、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脂毒性以及氨基酸代谢紊乱)、细胞内稳态改变(尤其是线粒体 Ca2 稳态)、氧化应激、自噬/线粒体缺陷、心肌纤维化、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和内皮损伤。
图1 脂肪过度沉积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功能的总体影响
文章还从细胞分子学层面阐述了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不过这些治疗策略是否是肥胖型心肌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清楚。
还有研究显示,ACEI和ARB有助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炎症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拮抗RAS系统或是目前可行选择。
心衰患病率的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超重和肥胖流行所促成。
脂肪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比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内脏素等)、多种炎性因子(IL-6、TNF-α 、CRP等)以及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II、NO、ET-1等)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长期肥胖与心脏重塑密切相关,其特点为左心室肥厚、心脏纤维化和舒张功能障碍,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
此外,肥胖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纵向数据有限,较难确定“肥胖性心肌病”的确切发病时间。
瘦素、脂联素被证明可调节心肌代谢和心肌细胞外细胞结构和组成,促进心脏重塑。这些因子以及IL-6、TNF-α等与心力衰竭相关。
肥胖总归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的产物,因此管理肥胖就需要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和能量摄入,以及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多国心律协会首次联合发布共识:房颤有效抗凝治疗可降低痴呆风险
据欧洲心律协会、美国心律协会、亚太心律协会和拉丁美洲心律协会首次联合发布的有关心律失常与认知障碍的最新专家共识,房颤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降低痴呆风险。(点击看原文)共识指出,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一定要正视心律失常和痴呆的相关性。对于房颤患者,即使没有发生卒中,其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也很高。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健脑
《免疫学前沿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动物实验显示,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花椰菜、坚果、燕麦、豆类和全麦面包可能通过触发具有抗炎特性的短链脂肪酸——丁酸盐的产生来延缓大脑衰老。研究者指出,小胶质细胞——大脑中一种主要的免疫细胞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异常活跃并发生慢性炎症。而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是老年人记忆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6%大动脉炎累心脑血管!阜外医院牵头千余例患者分析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不同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阜外医院牵头的一项研究发现,累及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大动脉炎并不少见,狭窄和闭塞病变最常累及动脉口和近段。研究纳入垂杨柳医院、301医院和阜外医院的1580例大动脉炎患者,其中94例(5.9%)伴有冠脉病变和脑血管病变。戒烟后即使变胖,也有获益!澳大利亚研究
先前的队列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戒烟的吸烟者比继续吸烟的吸烟者体重和体重指数显著增加。戒烟后变胖增加慢性病或死亡的风险吗?是每个烟民担心的事。近日澳大利亚一项队列研究提示,戒烟后即使体重增加,戒烟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继续吸烟者。而且戒烟后体重增加也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风险。青少年血脂异常,最好17岁开始降脂!英国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米杰等1.5万人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倍。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4: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