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乔树宾、涂圣贤、宋雷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高质量研究,证实计算生理学技术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2021年11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代表其研究团队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大会(TCT)2021首日的全球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发布了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AVOR III China的1年临床结果。

徐波教授报告FAVOR III China研究结果
TCT大会上, FAME I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冠脉生理学领域研究的奠基人比利时阿尔斯特心脏中心的Bernard De Bruyne教授祝贺研究高质量的完成并且评论道:“FAVOR III China研究设计严谨,入组速度相当快,'假’对照与盲法的保持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验证了之前FAME系列研究的结果,并且再次证明了生理学指导的重要价值,当然所有的生理学方法都是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Gregg W. Stone教授点评FAVOR III China研究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Gregg W. Stone教授评论道:“FAVOR III China研究是首个大规模比较计算冠脉生理学方法与传统造影指导P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的设计,高质量的实施以及最终优效性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生理学指导的临床应用。”
《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Stuart Spencer教授对研究高度评价:“FAVOR III China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临床研究,新的基于造影的生理学评价技术为患者和心血管医生提供了一种创伤更低且更舒适的生理学评价方法。”
文章同期在线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影响因子79.3)。

这是Lancet杂志在心血管领域首次发表由中国专家牵头、在中国本土完成、基于中国原创技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不仅开创性构建了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标志着中国原创的心血管诊疗新技术和高质量临床研究被国际同行所认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乔树宾教授、宋雷教授,QFR技术发明人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Martin Leon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乔树宾教授、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Gregg Stone教授为本文共同高级作者,徐波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FAVOR III China研究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起,由北京市科委、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资助,乔树宾教授与徐波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全国26家中心共同参与的大规模、对受试者和临床评价者设盲、随机、“假”对照临床试验。
自2018年12月25日开始,研究团队在短短390天内完成了5881例患者筛选和3847例患者随机入组,创下历史新纪录。入组患者包含全国不同省市地区,其中相当比例为合并糖尿病或多支病变患者,能够反映真实世界中冠心病人群的实际情况。
FAVOR III China研究参研中心
中心名称
中心PI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乔树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金泽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于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傅国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玉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建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陈韵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卜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陈良龙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曲新凯
广东省人民医院
杨峻青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刘学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丽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沈成兴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瑶俊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
张奇
湖南省人民医院
潘宏伟
石家庄人民医院
米杰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
叶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程翔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金元哲
江苏省人民医院
王连生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苏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黄榕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郭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杨清
研究背景及方案
与基于造影的解剖学评估相比,基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生理学评估能更准确地识别有意义的冠脉病变并指导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多项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均强烈推荐用于中重度狭窄病变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评估。但由于其操作复杂且存在并发症风险、血管扩张药物的副作用、整体费用昂贵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QFR)(博动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是中国人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冠脉造影的计算冠脉生理学评估技术,无需使用压力导丝或血管扩张药物,可在术中实时分析、反复测量。
前期的FAVOR系列研究(FAVOR Pilot、FAVOR II China、FAVOR II Europe-Japan等)已经充分证实了该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FAVOR III China研究旨在评价QFR指导的PCI病变选择是否优于传统的造影指导,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流程图研究纳入18岁以上,拟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的心绞痛及梗死急性期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前术者需声明并记录基于造影发现计划干预的血管病变。所有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QFR指导组和造影指导组:QFR指导组中,仅对QFR≤0.80的病变进行介入干预,如所有测量血管QFR均>0.80,则仅单纯药物治疗;造影指导组,按标准造影指导方法基于术者目测,进行介入干预。全部受试者术后进行1、6个月及1、2、3年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主要次要终点为排除围术期心梗后的1年MACE事件,同时收集患者生活质量及卫生经济学效益指标。随机结果对所有患者、临床评价者、随访人员及核心实验室严格设盲,直至1年主要研究终点结束;研究采用了系列技术措施,以保证在同等时间内,试验组完成QFR评估,对照组完成“假”评估。研究结果FAVOR III China主要研究结果显示,与造影指导的PCI相比,QFR指导的PCI可显著改善患者1年临床终点。QFR指导组1年MACE事件发生率(KM估计值)为5.8%(110/1193),与造影指导组(8.8%, 167/1912)相比,相对风险下降35%(HR 0.65 [95% CI 0.51-0.83], p=0.0004)。其主要获益源于QFR指导组具有更低的心肌梗死(3.4% vs. 5.7%)和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2.0% vs. 3.1%)发生率。同样具有统计学把握度的主要次要终点,组间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3.1% vs. 4.8%, HR 0.64 [95% CI 0.46-0.89], p=0.0078)。

FAVOR III China主要结果1年临床疗效的改善与QFR指导PCI的策略改变直接相关。与造影组相比,QFR指导安全地推迟了那些不必要的介入治疗(19.6% vs. 5.2%),同时发现了那些目测不严重但显著缺血和有干预意义的病变(4.4% vs. 1.5%);与随机前预设治疗策略相比,患者水平整体策略改变(23.3% vs. 6.2%)显著。据此,QFR指导组的资源消耗更低,无论是支架植入数量、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还是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造影指导组。

QFR指导治疗策略改变由于QFR测量无需使用有创介入耗材(压力导丝)及血管扩张药物,更易融合到常规的冠脉介入诊疗流程中,为临床提供了一项简单、易行、准确的冠脉生理学评估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的高水平同质化医疗。 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问题FAVOR III China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和高水平的质控管理,证明QFR指导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前提下给冠心病患者带来切实获益,文章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也标志着中国原创的心血管诊疗新技术和高质量临床研究已达到新的水平,有能力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用中国方案贡献全球证据、解决世界问题。

FAVOR III China研究团队FAVOR III China研究的高质量实施离不开强大而高效的研究者和顾问团队,共有479位国内外研究者为本试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柳叶刀》发表文章补充附件中署名)。专家点评在《柳叶刀》同期配发的述评文章中,爱尔兰都柏林Mater Private Hospital的Robert Byrne教授对FAVOR III China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FAVOR III China是冠心病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仅依靠造影就决定血运重建策略的时代终将过去,以QFR为代表的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为心脏科医生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评论:“ FAVOR III China研究的高质量实施及发表,说明我国原创的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医疗’和'医学’,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对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理解,以及对医学创新引领能力的体现。作为心血管医学高地的国家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秉承国家意志,以推动国家医学进步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持续提升提高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以实现由单纯性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变,力争引领我国心血管领域医学发展走在世界前沿,真正成为引领国内并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
来源:
[1] Song L, Tu S, Sun Z, et al. Quantitative flow ratio-guided strategy versus angiography guided strategy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FAVOR III China trial [J]. Am Heart J.2020;223:72-80.DOI:10.1016/j.ahj.2020.02.015
[2] Xu B, Tu S, Song L, et al. Angiographic quantitative flow ratio-guided coronary intervention (FAVOR III China):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sham-controlled trial [J]. The Lancet. Available online 4 November 2021.DOI:10.1016/S0140-6736(21)02248-0
[3] Byrne R, McGovern L.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guidance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asure twice, cut once [J]. Available online 4 November 2021.DOI:10.1016/S0140-6736(21)02397-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骨科术后88岁老太,突发头痛伴低血压为哪般?
常常各种指南中描述,女性心梗症状不典型,而解放军105医院王联发、凌冬云等就遇到这样一位仅表现为头痛的女性心梗患者。患者为88岁女性,在左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0天,突发额部钝痛,继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86/48mmHg),其余恶心呕吐、出汗胸闷等症状均无。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平素血压100/66mmHg左右,无吸烟、饮酒史。心衰前期筛查,迫在眉睫!JACC心衰子刊主编文章
全球1%~3%的成年人有心衰,而患病率仍在上升,此外心衰死亡率也依旧较高,5年死亡率为50%~75%。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约有1139万心衰患者。近日,JACC心衰子刊的主编BiykemBozkurt发文指出,应该加强心衰前期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7:37:05
00002017世界卫生报告:全球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11.7%,中国居民寿命76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这也是自2005年发布的第10份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据估2015年全球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48%死因明确。其中,有40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0%。前四位杀手分别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图1),分别占慢病总死亡的45%、22%、10%、4%。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6:55:16
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低-中SYNTAX评分的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 的3年临床预后不劣于搭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reggW.Stone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低-中SYNTAX评分的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的3年临床预后并不劣于搭桥。本组数据显示,PCI组的3年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4%,搭桥组为14.7%,两组无差异。30天内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在PCI组为4.9%,显著低于搭桥组(7.9%)。上海学者提出针对先心病幼儿心脏CT扫描新方案:可较标准剂量方案降低30%碘负荷量和22%电离辐射量
如何让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少点辐射,少入体点造影剂,一直以来是临床医生思考的问题。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HouQR等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采用的心脏CT扫描新方案则比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