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生看过来,辐射剂量监测牌会,骗人,个子高矮有影响)
与放射有关的医护人员胸口佩戴一个蓝色的小牌子,这个叫核辐射剂量监测牌。监测牌每个季度测量一次,如果剂量超标就要强制休息。
相关文章
【会议传真】介入医生:你的左脑“吃射线”更多
[1] PamHarrison. Cath-Lab Radiation Exposure: How Dosimetry Badges Can Lie. Medscape. January 25, 2016.
结果研究发现,≤165厘米组辐射剂量累积读数要远远大于>165厘米(4.55 mSv vs 1.95 mSv),而模拟操作数据也显示,确实距离辐射源100 厘米时辐射剂量要同样高于135厘米。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介入医生头颈部肿瘤86%发生在左侧,心脏介入医生吃线最多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但是你身上带的剂量监测牌会如实告诉你“吃”了多少线吗?最近一项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发现,剂量监测牌有个小“圈套”,有点不靠谱。
这项研究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真人秀”,提取了20位12个月内导管手术室术者、护士等工作人员TLD辐射剂量监测牌读数,并同时分为两组,一组身高≤165厘米,一组>165厘米。试验的另一部分是实验室模拟,通过模拟不同心血管介入手术状态,提取距离辐射源100厘米和135厘米的辐射剂量数据。
研究发现,由于导管室每个人的身高不同,而佩戴的辐射剂量监测牌或在胸部口袋部位或在衣领,这样每个人携带的辐射剂量监测牌实际距离发射源是不同的,最后显示的结果就变成高个接受的辐射剂量低,而低个辐射剂量高的假象。
来源:
研究者指出,辐射剂量监测牌应该将导管手术室人员身高的影响考虑进去,应该为所有人设定一个更为标准的高度,以方便更为准确而客观地监测辐射剂量。
[2] Rigatelli G, Panin S, Fiorrevanti R, et al. Impact of operators' height on individual radiation exposure measurements during catheter-base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J Interv Cardiol 2016;DOI:10.1111/joic.12263.
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或与房颤相关
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中,房颤发生晚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发病过程中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在房颤发病中扮有什么角色?阜外医院乔树宾、田宏伟等研究发现,与单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相比,合并房颤患者室间隔心肌纤维化比例明显升高,微血管密度下降。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0:17:05
0000华为手表,还能评价动脉弹性!北大人民医院孙宁玲等研究
动脉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生理以及病理生理的基础,目前高血压指南将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血管弹性功能异常的一个指标。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等发表研究显示,与动脉硬化检测仪比较,华为智能终端手表也能较准确评价动脉弹性。研究显示,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数据及其配套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算法的测试结果与康普乐设备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对动脉硬化早期预测有帮助。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1:06:00
0000美国自行车事故惊人上升,年度医疗花费砸掉240亿美元
2017年最劲的风,当属街头骑行风,各种五颜六色的小单车让人既觉得青春,又环保便利。而且还有研究显示,骑自行车不但能防心血管病,还能预防癌症。不过近期一项美国研究有点泼凉水。这项发表在InjuryPrevention上的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美国自行车事故惊人上升,并且由此一年医疗花费砸掉240亿美元。眼睛可作为心脏病的窗口!柳叶刀子刊研究
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存在视网膜病变,可以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OCT主要适用于角膜病和眼底疾病的检查。研究者表示,眼睛是了解我们健康的窗口,许多疾病可以在眼睛中表现出来,心血管疾病也不例外。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循环血流量减少,会导致眼部血流不足,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这会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即为“视网膜缺血性病变”。Circulation文章称,BNP高还能预测衰老
近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提示,60来岁的人如果血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未来十年内身体变弱、走路变慢或平衡能力变差的可能性较高。该研究显示,NT-proBNP水平升高与平衡能力和体力变差关联密切,比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甚至吸烟与身体机能的关联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