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发现,中国每年近30万人因高胆固醇死亡,占死亡总例数的3.3%,山东、河南和河北是重灾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杨静和周脉耕等分析了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的中国人群数据,估算2013年因血总胆固醇升高而死亡者近30万人,占全部死亡的3.3%,死因主要是冠心病死亡。
研究估计,高胆固醇血症对50~69岁者的影响最大,总体而言,高胆固醇使633.2万个中国人平均每人少活一个健康年。
研究还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对男士的影响更大。男性因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健康损失是女性的2.3倍。
高胆固醇对山东、河南和河北的影响最大。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人口基数大,归因死亡例数和疾病负担较高,对中国的整体健康有较大影响。
而去除人口和年龄结构的影响后,高胆固醇血症则对北京、河北、吉林等地的健康影响较高,而对上海、浙江、香港等地的健康影响较小。
作者认为,高胆固醇血症在中国还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我国居民高胆固醇血症已呈上升趋势。相关因素,如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等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且有上升趋势。
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将导致城市心血管事件的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疾病负担将会进一步增加。
研究使用了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通过计算高总高胆固醇人群归因分值来估计血胆固醇的归因死亡例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并对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疾病和省份中导致的疾病负担进行比较;采用2000- 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年龄标化率。
杨静, 王卓群, 赵艳芳. 2013年中国归因于高血清总胆固醇的疾病负担研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 764-76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0002
相关推荐
JACC综述:有房颤的人胖点好?别想美事儿了!
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综述,通过梳理大量研究很细致地探究了当前两大流行疾病肥胖和房颤之间的“纠葛”,并指出“肥胖悖论”机制不是很明确,管理体重是王道。所谓的“肥胖悖论”,就是近来一些研究发现了一种现象:超重或肥胖的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要比正常体重房颤患者更低。比如ORBIT-AF注册研究就显示,I级肥胖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就比正常体重指数(BMI)房颤者降低了35%。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1:16:52
0000血脂也有警戒值,要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美国脂质协会声明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管理,查血脂很重要。近期,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发布了血脂检测科学声明,对各种血脂成分的检测给出了建议。检测注意事项:空腹、餐后均可以建议采用空腹查血脂,但餐后查也可以接受。若餐后甘油三酯>175mg/dl(>2mmol/L)时,应考虑进行空腹查。声明指出,理想情况下,只有当患者处于稳定的代谢状态且没有并发疾病时,才应该查血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同房有益!广东学者研究
广东学者对2005~2014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中青年(20~59岁)高血压患者来说,增加性生活频率可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研究显示,在美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性生活较少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完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分析显示,性生活频率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7-26 17:48:04
0000我国大部分中心ECMO支持经验不足!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医疗质控报告
体外膜氧合(ECMO)是一项心肺辅助技术,用于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肺功能。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应用ECMO支持,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近期,《2022年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医疗质量控制报告》发布,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HQMS合计纳入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的2042家三级医院和3309家二级医院,排除军队医院及其他级别或未定级的医院,共计1958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我国四成男性死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上海仁济医院6万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者发表研究,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显著增加了男性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癌症死亡风险。据研究者估计,男性19%的死亡归因于吸烟,13%归因于活动少,11%归因于不健康饮食,5%归因于酗酒。研究数据显示,男性41%死亡、40%心血疾病和38%的癌症死亡归因于这四种不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