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2

高血压筛查需考虑气温变化(广州3,1万人研究)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5 10:10:462

据观察,在北半球,2月份血压水平最高,比夏季平均高11~12/7~8 mmHg。

在另一项纳入4000位意大利普通人群(平均年龄50±15岁)的研究中,观察到患者家中或诊室的室内温度与血压负相关。

[1] Hu J, He G, Luo J, et al. Temperature-adjusted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ontrol rate: a series of cross-sectional stud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J Hypertens. 2021 May 1;39(5):911-918.

据多国多城市合作研究网络报道,极端温度的暴露所致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7.7%,可能与暴露于极端气温变化较为脆弱或适应性差有关。

述评专家强调,在筛查高血压时应该始终考虑到温度变化这一因素。

这样就可能造成有的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而有的患者则可能未能接受该有的治疗。

但是不论温度如何,诊断高血压的指南是严格的,即使多或少1 mmHg,就会将患者贴上不同的血压标签,尤其在应用不太保守的2017版美国指南时。

温度与血压的关系很复杂,实际中常常被忽略了。

而近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学者在3.1万人中进行的研究提示,在高血压临床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中,需要考虑当地气温。

此外,述评专家认为,温度还可作为预测心血管风险的辅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3] 朱连荣,彭志晴,刘文徽,等. 海南省气候对“候鸟”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和miR-146a 的短期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772-776.

体温对血压的影响,目前了解较少,尽管之前有实验表明较高的体温与较高的外周或中心血压相关。

[2] Tikhonoff V, Casiglia E. Body, indoor, outdoor temperature -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J Hypertens. 2021 May 1;39(5):861-863.

[4] 付振虹,沈明志,薛桥,等. 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特点与预后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052-1055.

总之,温度不论是筛查高血压还是预测心血管风险,均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角色。

不论是室外、室内还是人体温度对血压的影响是综合的,具体到真实“中性血压”还需考虑这些因素,但怎么算还是个问题。

在另一项对1000位普通人进行的研究可见,体温升高与心脏指数相关,且与年龄、血糖、血尿酸等无关。但收缩压和脉压与体温无关。

来源:

目前关于室内温度对血压影响的关注较少。一项对4659位参与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室内温度每降低1℃,血压增加0.5/0.5 mmHg;而每升高1℃,血压分别降低0.73/0.46 mmHg。

芬兰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人体短时间暴露于-10℃,中心动脉压升高2 mmHg。

血压值在冬季通常更高,而且高血压的诊断在冬季也更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海南分院的学者进行的研究曾发现,“候鸟”高血压患者,到海南一个月后与初到海南1 周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了14 mmHg。3 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下降,但降低幅度较第1个月小。

在5℃、10℃、15℃、20℃和25℃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2.5%、 29.7%、27.7%、 26.0%和25.0%;控制率分别为12.0%、17.5%、23.5%、30.1%、和 37.1%。

研究发现,气温每升高1℃,收缩压在血压正常人群中降低0.37 mmHg,在新诊断高血压人群降低0.21 mmHg,在已确诊高血压人群降低0.81 mmHg;而舒张压在这三类人群中分别降低0.19、0.01和0.44 mmHg。

同期述评指出,当前观点认为,气温低血压升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但这并不全面。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确实在较短时间内不能对突然的温度变化有效反应。

付振虹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候鸟人群”发生心梗,一般会在平均3天左右发生。而且一旦发生,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

付振虹等指出,不同气候带迁徙导致的短时间内大幅温差与急性心梗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病前1~2天内24小时温差大于9.4℃是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