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心衰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或应积极治疗,葛均波院士团队研究)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评判标准为:空腹氢气水平≥20 ppm或90分钟内氢气水平升高≥20 ppm,即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氢气)阳性;在任何检测时间点甲烷水平≥10 ppm,可诊断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甲烷)阳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一共纳入287例心衰患者,采用乳果糖氢气-甲烷呼气试验来评估是否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来源:Associa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With Heart Failure and Its Prediction for Short‐Term Outco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7 Mar 2021
在心衰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3),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心衰风险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13倍。
研究者认为,心衰患者积极主动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会有额外获益,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研究者发现,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甲烷)阳性对于上述复合终点事件有良好的预测作用(HR=2.35),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氢气)阳性与终点事件无明显关联。
在进行上述测试前,患者需要禁食8~12小时;检测前一天禁食乳制品、豆制品、高纤维素蔬菜等会发酵的食物;禁止吸烟和运动,检测当天口腔要保持清洁。
中位随访8个月,80例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或因心衰再次住院,其中55例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
既往研究发现,利福昔明可改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相关症状,转阴率达84%。对于利福昔明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联用肠道不能吸收的抗生素,例如甲硝唑、新霉素。
乳果糖氢气-甲烷呼气试验的原理为:人体肠道内不能消化吸收乳果糖,摄入乳果糖后直接通过消化道达到结肠,被结肠内的细菌分解代谢,代谢产物包括氢气和甲烷,其中14%~21%的氢气弥散入血,循环至肺而被呼出。正常人摄入乳果糖后在结肠内发酵产生氢气,呼气中氢含量会出现1个高峰(结肠峰),若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则会提前出现1个氢浓度高峰(小肠峰)。
结果显示,45%的心衰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该类患者心功能较差,房颤、外周水肿比例较高,螺内酯、静脉利尿剂应用较多,而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较少,左心房更大,肺动脉收缩压较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周京敏教授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近半数心衰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的现象,而有这种现象的心衰患者预后较差。
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来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会增加心衰再住院风险(HR=2.77);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来说,小肠过度生长则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HR=7.34)。
山西医大一附院:心梗患者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邱晓娜等研究表明,对于行冠脉介入治疗时,血栓负荷较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血栓抽吸后,经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内给药组织灌注水平高。NSTEMI心脏骤停,或无需急诊造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于所有ST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ST段抬高患者,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研究称,在无ST段抬高的心脏骤停患者中,进行紧急血管造影并没有降低30天内全因死亡风险。诊断有五步,用药用四联!ESC心衰指南发布
8月27日,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正式发布。指南称,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共病患病率的增加,未来因心衰住院的绝对人数将显著增加,可能在未来25年内增加50%。指南指出,在诊断心衰时,必须确定病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贫血、肺、肾脏、甲状腺、肝脏疾病可能与心衰症状和体征非常类似,但不是心衰。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0:06:13
0000年龄较大的男士,少量喝酒可防中风?天津学者研究
关于喝酒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存在争论。天津学者发现,对于年龄≥55岁的男士,少量喝酒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风尤其缺血性中风风险。研究者于1991~2018年在天津农村地区开展了一项人群队列研究,研究期间有352名男士出现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分别为965.3/十万人年、575.9/十万人年、208.4/十万人年。分析显示,喝酒的人中风总发生风险降低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