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对比剂诱发急性肾损伤(哪个标准更好,阜外医院万例患者分析)
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是冠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这里有个问题,用什么标准诊断更合适。
来源:杜梦阳,姜琳,宋莹,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种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126-1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03.
近日,阜外医院袁晋青、杜梦阳等进行的研究发现,为避免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过度定义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KDIGO提出的新标准更适用于临床中筛选出肾功能损伤高危患者。
2005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相关指南的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 44.2 μmol/L(0.5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 25%;而2012年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的新标准诊断为,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26.5 μmol/L(0.3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50%。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
此外,尽管既往多项研究发现轻微血清肌酐升高即与不良预后相关,但这些研究人群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其不良预后往往不单纯是有对比剂及肌酐波动引发,而更多是由其基础病情所致。
随访2年期间,ESUR标准和KDIGO标准诊断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相似(9.9% vs. 11.7%,P=0.463)。
进一步分析可见,两种标准诊断的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均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这项研究共分析了10394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约占61.8%。
由此可见在未应用对比剂的人群中,血清肌酐自然波动程度即可达到上述的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标准,而并非是对比剂引起的肾损伤。
作者介绍说,曾有研究在3万多例未应用对比剂的患者中连续监测血清肌酐5 d,有半数患者血清肌酐值波动幅度在25%以上,其中增加达到25%和50%的分别占27%和11%。
总之,作者认为,当前广泛使用的诊断标准可能定义了过多的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高估了对比剂产生的影响,这项研究提示未来有必要重新认识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的界定及其临床意义,以避免因对比剂使用过于谨慎,而使部分本能从介入治疗获益的患者失去完成血运重建的机会。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发现,用ESUR标准诊断的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比例要高于KDIGO标准(9.0% vs 2.0%,P<0.001)。
而且,用ESUR标准诊断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更高,术前血清肌酐更低,慢性肾脏病1 期的患者比例较高。
中国仅四成房颤患者,采用ABC管理路径!44个中心注册登记研究
目前,亚太和欧美指南均推荐在房颤患者中采用ABC管理路径来预防中风。其中,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更好地控制症状;C:管理心血管病及合并疾病。4月26日,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等在JACC亚洲子刊上发表的ChioTEAF注册登记研究提示,在来自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44个中心的3520例房颤患者中,仅41.1%采用ABC管理路径。气短、吸烟伴咳嗽者寿命短
7月2日,《呼吸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老年人来说,某些呼吸道症状可能是早死的预测指标。该研究显示,气短的所有老年人、咳嗽的既往吸烟者、气喘的当前吸烟者寿命均会缩短。据估计,一位从不吸烟、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的70岁男士,其剩余寿命为16.6年。【ACC心电图每周一练】心律不齐的89岁老年女性
89岁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史。本次入院因家属发现患者言语不利且心律不齐而送医院诊治。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左房扩大。12导联心电图见下图。图1患者12导联心电图A电轴左偏B交界性逸搏C窦性节律并室内差异性传导D室性早搏E选项B和CF选项B和D正确答案:E选项即B和C,即该患者心电图结果判断为交界性逸搏、窦性心律以及室内差异性传导。杨进刚阜外2023-08-05 09:25:17
0000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每日吸烟≤5支,死亡风险也增加!山东大学参与的近33万人研究
吸烟既然有害,每日少吸点是不就“高枕无忧”?近日,一项由山东大学学者参与的、对近33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吸烟害人无下限,每日吸烟≤5支,死亡风险还是显著增加的。研究发现,与从来不吸烟相比,每日吸1~2支烟,增加94%的全因死亡风险;每日吸3~5支烟,增加99%的全因死亡风险。这是考虑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因素以及慢性病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