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怎么办(两个中国共识比较)
3. 对于冠心病与颈动脉狭窄并存者,若病情平稳,药物治疗下无症状发作或偶有轻度症状发作,如狭窄病变程度不重,可以临床随访观察并强化药物治疗,3~6 个月复查1 次。
4.对适合冠脉介入和颈动脉支架指征者,一般先行脉介入,病情稳定后择期行颈动脉支架,时间间隔3 天以上为宜;如果病情允许或者病情需要,如病变简单,技术可靠,同期介入并非禁忌。
共识建议:
之前,本刊曾发布《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下载原文】
同期手术的定义为在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及血管外科团队协作下,在同一手术间(含或不含介入设备)进行,或术中仅进行一次手术间转运(导管手术室-手术室),是使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间无缝衔接的术式。
5.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如以冠心病症状为主,应先行冠脉血管重建;以颈动脉症状为主,应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治疗。二者均不稳定,可考虑同期血管重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北京心脏学会发布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专家共识也指出,对于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共病的患者,在双方均属不稳定或高危状态下,同期实施颈动脉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合理的。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在冠脉病变患者中,有25.4%的患者颈动脉狭窄>50%的;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则为13%~86%。
共识还指出,颈动脉及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术需由专业团队实施,包括心脏内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专家等。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1. 已确诊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听诊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如为明确阳性,需进一步行无创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颈动脉造影。
来源:
2.已确诊颈动脉狭窄患者,问诊冠心病病史,并行心电图检查;可疑者如无禁忌建议行运动负荷心电图和(或)冠脉CT检查,如有明确的阳性发现,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在高容量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团队实施颈动脉及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是安全的,建议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在同一家医院对患者实施同期手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专家共识组.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150-1156.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6.12.0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再获殊荣!中国循环杂志主办“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1]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北京心脏学会.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专家共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12):772-783.
鼓励老人积极应用移动医疗技术!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美国心脏协会近日发表科学声明,指出移动医疗(Mhealth)技术有助于鼓励有心脏病的≥60岁老年人改变生活方式和坚持服药。近十年来,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越来越普遍,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目前,≥60岁老年人应用智能手机比较普遍,那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对老年人的使用越来越友好。这项声明强调了移动医疗干预措施在监测、促进、鼓励和患者教育方面的潜在益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保护口腔健康的10个要点
口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门户。如果捋一遍相关研究会发现,口腔疾病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比如,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社干等发表的研究证实,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前不久美日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则发现,脑出血与口腔中一种携带名为“CNM”基因的变形链球菌有密切关系。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有新招!宜昌学者研究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简单便捷,为卵圆孔未闭筛查的首选方法。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研究发现,瓦式动作下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心脏右向左分流的分流等级量化更有优势。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敏感度高于心脏超声造影,特异度低于心脏超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易并存睡眠呼吸暂停
有研究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较一般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此这类患者的缺血事件与心衰风险也会增加。本研究中的47038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7.2%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9.6%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者发现,相比于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风险增加16%。JAMA新分析称,没心血管病的人吃阿司匹林没有好处:265人吃5年预防1例事件,而每210人会发生1例大出血
相信去年下半年发表的ARRIVE、ASCEND、ASPREE三项研究仍然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因为这些研究几乎将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地位拉下了神坛。近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SeanZheng等趁热打铁,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