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IS-China研究:东北医生对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较差
近期,胡大一等发表了DYSIS-China研究最新分析。该研究显示,患者血脂达标与临床医生对指南推荐的LDL-C控制目标知多少有关,而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不同职称的医生对此参差不齐。
研究者发现,全国不同地区的医生就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程度和患者达标率,差异不小,其中东北地区较低。

图 不同地区的医生中,认为指南所推荐LDL-C控制目标是临床重要参考的比例
在这项研究中,60%以上10年心血管病风险极高危患者(伴有糖尿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血管病患者)和45%以上的高危患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在10%~15%的冠心病患者),LDL-C未能达标。
临床医生对LDL-C控制目标越清晰,患者LDL-C达标率也越高。
研究显示,在所调查的900余位医生中发现,认为指南所推荐LDL-C控制目标是临床重要参考的比例在一级医院的医生中最低,为65.4%,相应患者达标率也最低为47.7%。
另外,在所有调查医生中有74.5%认为,让LDL-C达标很重要,并对83.4%的患者设定了管理目标,但在不同科室中达标率却差异较大在41.5%~66%不等。其中,内分泌科医生反差最大。
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中,不同职称的医生也是有所差异,住院医生这方面还需提升。
此外进一步分析可见,一级医院的医生、内分泌科医生以及东北地区的医生所认为的LDL-C控制目标与指南所推荐的一致性也最低。而对LDL-C控制目标了解与指南所推荐保持一致的医生,其接诊患者LDL-C达标率也显著更高(60.4% vs 31.1%)。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临床医生对指南所推荐LDL-C目标的认知是实现患者血脂达标的重要因素。这也提示,基于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和职称的医生要不断强化这方面的认知。
该研究纳入了25317例已服用调脂药物多于3个月的血脂异常患者,患者相应就诊医院级别、接诊医生专业、职称以及患者病史、用药等均记录在案。其中分析了不同级别医院6个科室共926位医生对LDL-C控制目标的掌握程度。
来源:DingR, Ye P, Zhao S, et al. Effect of physician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onthe quality of dyslipidemia management and LDL-C target goal achievement in Chin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J Glob Health. 2017 Dec;7(2):0207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美国研究称,少年儿童玩电子产品不能超1小时,否则会心理障碍
一项针对4万多名2~17岁少年儿童的研究显示,每天平均观看1小时电子屏幕后,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始恶化。研究者通过美国人口普查局2016年进行的全国儿童健康调查的44734名2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的监护人的调查,获取儿童健康方面的信息以及日常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包括平板电脑、电视、游戏、智能手机和电脑。每天不看电子屏幕和看电子屏幕1小时之内的少年儿童相比,心理状况并没有显著差异。冠脉支架术后长期单抗治疗,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Lancet杂志韩国研究
目前的指南建议,对于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术后6~12个月内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方案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此后可长期单抗维持治疗。但此时的最佳选择是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呢?Nature医学子刊发表中国慢病研究最新分析,降低坏胆固醇可预防脑梗
脑卒中是国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组在Nature医学子刊发表研究称,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防脑梗死净获益高,与年龄、高血压病史或心血管病史无关。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利用近2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坏胆固醇越低,脑梗死风险越低,但脑出血风险增加。图1中国人群中不同LDL-C水平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8:44
0000心肺复苏是否还需要人工呼吸?瑞典研究称,旁观者仅胸外按压,使30天存活率翻倍
对于公众场合发生猝死的救治,有些人不愿意口对口人工呼吸,那么仅进行胸外按压,效果如何呢?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瑞典全国2000~2005、2006~2010和2011~2017年三个时间段,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旁观者对猝死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进行人工呼吸,只要胸外按压,就能将猝死的救治成功率增加一倍,而有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仅仅有小幅的生存率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37:29
0000开滦研究:收缩压≥120 mmHg增加死亡风险
开滦研究一项对12万余受试者随访7年的最新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淆因素后,收缩压≥120mmHg可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但男女收缩压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有所差别。研究显示,在校正相关因素后,收缩压与全因死亡在男性呈J型曲线,<100mmHg或≥120mmHg会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在女性,≥140mmHg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图1)。图1男性(a图)和女性(b图)不同收缩压水平全因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4 08:47: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