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公布)

(1)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
(2)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除外阻塞性冠心病。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1)临床心肌缺血的症状;
微血管疾病患者应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必要时可借助药物戒断。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ARB治疗改善微血管功能。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1169.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12.002.
但共识认为,控制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防治微血管疾病的基石。
(4)明确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受损证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再获殊荣!中国循环杂志主办“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近期发布了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下载原文】
共识指出,广义的微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和病理性肥胖。
脑微血管疾病是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5%,也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各类痴呆中的比例约为20%。老年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脑微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在高脂血症以及炎性活性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肥胖患者还可通过减轻体重有效改善微血管功能。
共识指出,虽然不同的微血管病表现不同,靶器官各异,但延缓微血管病进展的总体治疗思路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微血管疾病在某些患者中可能是原发性异常,而在另一些患者中则是继发性病理特征。迄今尚无专门的临床试验,而且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诊断,设计不足,样本量小,临床改善的证据不足等原因,可供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或药物也非常有限。
图 微血管疾病的异质性及其潜在治疗方法
他说,微血管疾病不仅发生于心、脑、肾,而现有国内外相关共识多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这份共识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沟通,探寻多学科微血管疾病的共同防治策略。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与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胰岛素抵抗和病理性肥胖等在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临床上微血管病患者可能同时在多个不同靶器官水平存在微血管病变,其临床精确评估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
微血管疾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心脏、脑血管、肾脏及外周等多器官多系统。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诊断须结合四方面的证据,包括:
共识指出,迄今为止,微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因素,临床表型也经常与多种疾患重叠并存。
冠心病整体风险评估也需要考虑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依据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进行风险评估(图1)。
共识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了五大学科40多位专家,历经半年撰写而成,期间经过2次线上全体会议讨论,8次核心专家线下讨论。
共识指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上述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且无论是哪一种致病机制,最终将导致正常的冠脉生理功能异常,影响心肌血供。
此外,在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约为 10%~4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24.7%~37.5%;10%~15%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10年以上病程者则可高达50%。
对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共识指出,在强调微血管病变的同时,须关注“微血管病”与冠状动脉“大血管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抑制代谢紊乱所诱导的血管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机制,如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
(3)客观的心肌缺血证据。
共识主要牵头专家,北杨杰孚教授介绍说,临床上很多大血管疾病合并微血管疾病,但多年来却以大血管疾病的诊治为重,而对微血管疾病不够重视。
(3)中和促进病变发生的不利因素,如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激活组织特异性保护因子等。
怎样让主动脉支架更加个体化?华信医院3D打印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主动脉病变“水涨船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也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支架普遍对血管的几何顺应性较差,进而导致部分病例存在内漏或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并发症。那么,应用3D打印来个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改良输送系统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行否?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峰、黄树杰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7:30:14
0001美国心脏协会他汀安全性声明:他汀肝毒性仅万分之一,自行停药有危险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他汀是基石。在>40岁的美国人中,每4人就有1人服用他汀,但10%认为他汀有不良症状自行停药。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他汀安全性声明,指出他汀不良反应风险很低,其获益远大于风险。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和肝毒性最常见,但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不足千分之一,肝毒性风险约万分之一。欧洲心脏杂志刊登深圳医生病例,小血管闭塞,也引发大灾难
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医生在欧洲心脏杂志报告:单纯间隔支闭塞也可引发室间隔穿孔。作者称,室间隔穿孔几乎都是大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而这是第一例单纯间隔支闭塞引发心脏破裂的首次报告,该病例通过使用经皮封堵治疗成功。一名65岁男士患有3天来呼吸困难、心悸。入院血压偏低,92/60mmHg,并有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V1-4导联的ST段抬高。肌钙蛋白轻度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25: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