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易得房颤(华人风险尤其高,美国MESA研究新分析)
例如,在BMI相同的情况下,黑人的皮下脂肪组织和总的体脂质量最少。而与BMI相同的白人相比,亚洲人的体脂百分比平均高3%~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一项基于美国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的新分析显示,中度和重度肥胖者出现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体重指数(BMI)与房颤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
研究者发现,肥胖对不同种族人群房颤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显示,在BMI相同的情况下,华人的房颤发生风险最高,黑人的风险最低。
研究者指出,这可能与不同种族人群的内脏肥胖程度不同有关,因为内脏肥胖与房颤风险关联紧密。该研究以BMI作为评估肥胖的指标,但体质量实际上可能是关键的因素,因此BMI可能不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种族人群的内脏肥胖程度。
来源:Association between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renal function: An analysis of 2.5 million young adults. Environ Int, 2020 Dec 30.
研究者表示,不管如何,该研究结果对于房颤高风险人群和房颤患者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来说,将体重减轻10%以上,无心律失常生存率将提高6倍。中重度肥胖者可能是更合适的目标干预人群。
中位随访13.8年期间,与体重正常(BMI<25)的人相比,中度、重度肥胖(BMI分别为35.0~39.9和≥40)人群出现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53%和116%,但超重(BMI分别为25~<30)和轻度肥胖(BMI为30~<35)人群的房颤风险并未显著增加。
该研究从MESA中纳入6739例基线无心血管病的45~84岁成年人,中位随访13.8年期间,14.4%的人新发房颤。
保持健康的体重是维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石。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肥胖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胡盛寿:外科是心衰治疗的未来主战场
近20年来,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有药物并不能逆转心肌重构,单纯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1年死亡率可高达50%。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为本刊撰写述评中指出,利用外科治疗手段来逆转心室重构,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将成为心衰治疗的未来主战场。JACC:FDA称心血管药物研究中女性代表性不足
FDA在JACC上发表研究称,女性心力衰竭(HF)、冠心病(CAD)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药物的关键临床试验中的代表性不足。研究者强调,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在广泛评估患者和疾病特征对药物效果的影响时,临床试验受试者就必须能代表药物能应用到的所有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0:35:560000FDA在JAMA子刊发文称老年房颤患者应优选达比加群:与达比加群降低同等风险情况下,利伐沙班增加出血风险
房颤是老年人群常见病,那么在预防脑卒中方面,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哪个更安全有效?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的DavidGraham等在JAMA内科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两种药都可有效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但达比加群更为安全。1/4北京居民有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特征包括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大城市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急剧上升。北京大学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学者发表研究称,北京居民中代谢综合征的总体患病率为24.5%,与2010年(11.0%)相比增加一倍。男性和女性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5.2%和15.4%。杨进刚阜外2023-09-29 09:17:290000得了脑中风没有残疾?中国卒中学会防范再次发作指南要点
我国脑卒中负担较重,除了那些致残致死性脑卒中外,临床上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如短暂性脑缺血(TIA)、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以及症状迅速缓解的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其中,仅TIA患者据估算就有2390万,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比例占缺血性脑卒中人群近半,事实上这些疾病早期卒中复发风险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1 17:26: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