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高血压,新概念,有高血压的人患癌风险高,治疗癌症会引起高血压)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抗微管类药物、烷基样药和烷化剂等也具有升高癌症患者血压的作用。
这篇文章阐述了几个问题:高血压的发生是否先于肿瘤;抗癌治疗是如何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对于这类患者何谓适宜控制血压。
肿瘤伴高血压:或可首选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ESC/ESH发布的指南也推荐,癌症患者在化疗第一个疗程中应每周监测血压一次,之后疗程每隔2~3周检测血压。如果化疗首个疗程,血压稳定则常规诊室随诊或家庭血压监测即可。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服用贝伐单抗的患者中13.1%患高血压。
在化疗时引起的恶心、呕吐如果不能用补液充分治疗时,应减少或暂停降压药物的使用。
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讨论“肿瘤-高血压(onco-hypertension)”这一新概念的文章。
高血压或为某些抗癌治疗“副产品”
降压药与癌症关系结论尚不一致
不过,目前尚无证据明确癌症患者启动或强化降压药物的血压阈值。
但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不应用于使用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的癌症患者中,这些药物均是CYP3A4抑制剂,会与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相互作用。
此外,高血压和肿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肥胖、糖尿病、吃的钠盐多、体力活动少。这些可能同时影响了高血压和肿瘤的发生,也模糊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同样,不同癌症患者服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lenvatinib和阿西替尼也与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这些药物诱发的高血压,在停药后快速改善。
全球老龄化进程使得高血压和肿瘤较为流行,肿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关抗癌治疗而致高血压者。
高血压和肿瘤的内在关系引出了“肿瘤-高血压”这一概念,这一亚专科主要侧重于高血压和肿瘤的复杂病理生理学。作者指出,多学科合作更有利于去改善肿瘤-高血压。
对于癌症患者的血压控制,有专家共识推荐,使用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癌症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40/90 mmHg,并且在接受治疗的第一个疗程中,每周应在诊所测量血压一次,在之后疗程至少每2~3周随诊血压一次。
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接受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中,血压升高可能反映了癌细胞中血管生成的抑制,也就是说反映了抗癌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很多抗癌药物具有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比如贝伐单抗、雷莫昔单抗等。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具有升压效应。有研究显示,使用者中高达43%会发生高血压。
有研究提示,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使用的同时合用其他抗癌药物,高血压发生风险会更高。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联用≥2种抗癌药物对血压升高具有协同作用。
血压升高增加癌症风险
就降压治疗,目前尚无针对使用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特定降压药物推荐,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可为癌症患者降压治疗一线药物,有研究显示有助于降低贝伐单抗相关高血压。
来源:Kidoguchi S, Sugano N, Tokudome G, et al. New Concept of Onco-Hypertens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Hypertension, 2021, 77(1): 16-27.
之前有研究分析了降压药与癌症风险,目前结论尚不一致。其中可能是由于缺乏对混杂因素的校正,缺乏长期数据,并且研究人群也有较大异质性的缘故。
图2 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的潜在机制
我国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也显示,收缩压在130~139 mmHg即增加肾细胞癌风险。
某些癌症也会引起高血压
虽然有必要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降压治疗是否可降低癌症风险,但鉴于伦理上的考虑,以及时间、成本及真实世界患者的局限性,这类试验或不可行。不过真实世界数据,比如癌症注册、电子病历等有助于提供证据。
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还可能引起蛋白尿,对于这类患者可选择RAAS抑制剂治疗。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的一篇文章建议,如果癌症患者 ≥130/80 mmHg且合并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就应该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比如一项近58万人的研究显示,血压升高会增加男性患癌风险,同时会增加男女癌症死亡风险。
近期有荟萃分析发现,贝伐单抗增加的高血压风险具有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风险越大。
ESC/ESH发布的相关指南指出,如果使用多种降压仍无法控制血压,并且出现高血压相关不良事件,建议暂停化疗。
图1 “肿瘤-高血压”示意图
此外,不论患者在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前舒张压如何,如果在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后舒张压增幅 >20 mmHg,推荐启动降压治疗。
在肝细胞癌和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也较为明显。在同时并发高血压和肝细胞癌的患者中,患者循环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
有实验显示,人肾细胞癌细胞系中过度表达某些血管活性肽,包括urotensin II、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而这些可能导致肾细胞癌患者血压升高。
对于高血压与特定癌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当前这些研究也不足以证实其中的因果关系。
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机制包括: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内皮素-1上调,盐敏感性增加和肾损伤。
有很多研究显示,血压升高会增加癌症发生风险,包括肾细胞癌、结肠癌、食道鳞状细胞癌、头颈部癌症、皮肤鳞状细胞癌、绝经后乳腺癌及子宫腺癌等,而且高血压与癌症相关风险,还因癌症类型和发生部位而异。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ACC2018:“比基尼医学”幻灭!
NanetteK.Wenger在ACC2018年会上进行了SimonDack主题纪念演讲。她用两张图片展示了美国女性心血管病死亡下降之路。第一张图是美国1979-1998年,男性的心血管病死亡逐年下降,女性基本保持不变。美国从2000年开始,女性的心血管死亡开始下降,并在2014年女性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低于男性。Wengner说,“我们很乐于居于第二位,还想继续保持下去。”杨进刚阜外2023-08-15 08:52:460000Nature医学子刊发表中国慢病研究最新分析,降低坏胆固醇可预防脑梗
脑卒中是国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组在Nature医学子刊发表研究称,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防脑梗死净获益高,与年龄、高血压病史或心血管病史无关。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利用近2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坏胆固醇越低,脑梗死风险越低,但脑出血风险增加。图1中国人群中不同LDL-C水平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8:440000阜外医院樊朝美等研究提示:伴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远期预后不佳
阜外医院樊朝美等研究提示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的患者的近期预后不劣于一般心梗患者,但远期预后较差。在本研究的整个随访期间,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27.5%,不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的全因死亡了为14.3%。但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1%,与不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无异。美国心脏协会:晨练半小时有助于降压
晨练的人不仅有朝气,近期还有研究表明,超重、肥胖老年人每日早晨步走30分钟有助于降低全天8小时的血压。此外,如果在日常久坐中能站起来短暂走动或短路还能加强晨练的降压获益。美国心脏协会官网一项研究显示,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尤其是对肥胖老年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寒冷天气,晨练还是在室内最好。该研究晨练是在跑步机上进行。这项研究共纳入67位55~80岁的受试者,均超重或肥胖。大连医大一院学者称,应关注肾动脉CT检查的意外发现
有一种病听来或许有点陌生,即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这种病临床少见,症状也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误诊,但来势却凶猛,可引起肠梗阻、肠缺血甚至坏死或夹层动脉瘤样扩张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威胁生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崇富、梁杉等对本院既往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对于临床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并接受肾动脉双源CT检查的患者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意外检出率为0.3%。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6:25: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