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高血压(在家量血压最好,JACC研究)

准确测量血压时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基础。一般而言,去医院量血压是诊断和评估高血压的常规做法。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害价值更大,这可能与这两种方法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有关。 2019年,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也指出,患者应该在家量血压。 近期,JACC一项研究发现,与3次就诊时诊室测量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相比,在家中自测1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左室质量指数关联更强。 而且,只有家庭自测血压与左室质量指数有关。校正家庭自测血压后,诊室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均与左室质量指数无关。 这提示,家庭自我监测血压可能是诊断高血压的最佳方法。作者也认为,在诊断高血压,或评估高血压的危害时,应优先选择家庭自测血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这项研究观察了408名未接受治疗的居民,平均年龄为41.2岁。所有人记录3次医院就诊时的血压、进行3周的家庭血压监测、2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及1次心脏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可靠性均高于诊室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 1周家庭自测、3次就诊时诊室水银血压计测量、24小时动态监测的收缩压的可靠性分别为0.938、0.894、0.846,3种方法所测舒张压的可靠性分别为0.918、0.847、0.843。 校正回归稀释偏倚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0.89。 研究者指出,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不是同一个参数。 与清醒时、睡觉时以及24小时动态血压或3次就诊时测量的9次血压相比,1周的家庭自测血压与左室质量指数的关联更强。 这一结果在校正和不校正回归稀释偏倚时均保持一致。 家庭自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左室质量指数分别增加5.07 g/m2和3.92 g/m2。 述评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令人惊奇”,提示在预测亚临床心脏靶器官损害时,测量日间静息时的血压比动态监测日间和(或)夜间血压更重要。 另外,该研究说明,对于身体相对健康、但终生心血管风险高的年轻高血压人群来说,家庭自测血压可能对于生命早期筛查血压升高和高血压尤其重要。 如经证实,这一结果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但需要在年龄较大人群、服用降压药或有合并症的患者中进行验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研究结果鼓励优先常规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来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 该研究以组内相关系数等指标来评估所测血压的可靠性,组内相关系数是衡量和评价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的信度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指标之一。 来源:[1] 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19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635-639.[2] Reliability of Office, Hom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nd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Mass.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6 (25): 2911-2922.[3] Which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Best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6 (25): 2923-2925.
蝉联心血管期刊榜首!中国循环杂志最新核心影响因子2.758
梅花报新春,牛年喜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发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创新高,达到2.758,在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再次排名第一。表12019年心血管病学类期刊核心影响因子前十名期刊名称核心影响因子数值核心影响因子排名中国循环杂志2.758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502中国心血管杂志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6:57:23
0000赵水平解读ADA糖尿病指南: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需加用他汀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血脂紊乱,如何更好管理糖尿病患者血脂?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赵水平、赵旺等就此对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对糖尿病患者降脂的态度和推荐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加用他汀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1:50:30
0000中年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会让人“变傻”!
神经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中年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或可能加快中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发现,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65%。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87%。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增加1.5倍。而且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也越高。Circulation文章称微血管病变在心肌缺血起关键作用:分为4型,用4条标准可诊断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了“缺血性心脏病再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绞痛病因中的基础作用”一文。文章指出,缺血性心脏病可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作者说,“显而易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中起着关键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8-23 12:44:41
0000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十大事件
匆匆又是一年,《中国循环杂志》的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小有成绩。编辑部也评出了杂志社一年的十大工作成绩,也算是工作汇报吧。1、心血管中文期刊排名出炉,《中国循环杂志》位居第二;2、高润霖院士担任《中国循环杂志》总编辑;3、《中国循环杂志》刊载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4、《中国循环杂志》社出版2015年指南增刊;5、《中国循环杂志》社社举办临床戒烟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