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文章称微血管病变在心肌缺血起关键作用(分为4型,用4条标准可诊断)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则按照微血管病变的不同病因将分成了三种类型: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微血管病变。其他类型则包括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 Anderson-Fabry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表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了“缺血性心脏病再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绞痛病因中的基础作用”一文。

表2 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作者认为,近年来心肌缺血诊断取得很大的进展,可以使用一些检查来研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和微血管痉挛的功能和结构原因,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更多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虽然一些抗心绞痛药物可能有帮助,但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治疗仍然是一项挑战。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
作者认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文中称,稳定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患者通常存在劳力或静息性胸痛、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或微血管痉挛,明显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来源:[1] Reappraisal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Fundamental Role of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gina Pectoris. Circulation. 2018;138:1463–1480.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也常导致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患者发生心绞痛,以及类似Takotsubo综合征的应激心肌病,和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
作者说,“显而易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中起着关键作用。”
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是指,在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由微血管功能障碍引发的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

图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当符合心肌缺血的症状、未发现冠状动脉有狭窄性病变、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受损证据这4个标准时,诊断出明确的微血管性心绞痛。如果存在标准1和2,则诊断出疑似微血管性心绞痛,但必须具备有缺血(标准3)或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受损(标准4)的客观证据。
文章指出,缺血性心脏病可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分为4型
但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包括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以及心脏移植后患心绞痛的患者。这样的患者有相当的比例。
两种分类方法实际上是Circulation这篇文章将有心肌病和瓣膜病的患者单独作为一个类型。
阜外医院学者推出首部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估计我国有100万患者
2017年12月3日,我国首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指南编写主要发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说,虽然肥厚型心肌病不是多发病、常见病,但具有高猝死率、高遗传性等特点,临床识别难,诊疗有待规范,指南的发布对规范化诊治非常有必要。英国研究称,走路快的人长寿
英国莱斯特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莱斯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步行速度较慢者的预期寿命比步行速度快的人要短。研究纳入UKBiobank中的474919名受试者,中位年龄58.2岁,体重指数为和26.7kg/m2。中位随访6.97年中,有12823人死亡。研究发现,不管体重是胖还是瘦,习惯于快走的人的预期寿命更长,女性为86.7~87.8岁,男性为85.2~86.8岁。国际卒中大会:中风后坐着和躺着发生致残或肺炎无差别
急性卒中患者躺着好,还是坐着好?近期在国际卒中大会上报告的一项称之为HeadPoST的研究显示,无需纠结于此,两种姿势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症状发作到就诊不同时间范围、不同卒中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卒中部位和类型的患者在入院24小时不论坐还是躺,对患者临床转归比如致残或肺炎发生等均无影响。不过研究发现,躺着的患者有更多不舒服。免疫应答率100%!陈薇院士团队柳叶刀报告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5月22日,军事医学研究所陈薇院士等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10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接种疫苗后28天全部产生了明显的细胞免疫反应。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9:06:10
0000阜外学者研究称,大内皮素-1升高者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阜外医院徐波、袁晋青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尤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可独立预测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该研究显示,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越高,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高。大内皮素-1水平最低(<0.25pmol/L)、中等(0.25~0.31pmol/L)、最高(≥0.31pmol/L)的患者内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依次为0.56%、0.74%和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