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71

抗炎可防肥胖相关心血管病(JAMA子刊中国慢病研究新分析)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5:56:41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炎症、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血管生成、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肥胖与心血管病关联的机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Yuanjie Pang等国内学者联合英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在92种蛋白生物标志物中,与体重指数相关的有30种,其中10种与心血管病有关联,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肝细胞生长因子。 研究者指出,近年来的证据表明,抑制炎症通路可能是防治心血管病的有效策略。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靶向白介素-1β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秋水仙碱、抗白介素-18的单抗隆抗体等对心脏代谢疾病有效。 他们认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肥胖与心血管病关联的生物学机制,如经进一步验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成为新的心血管病治疗靶标。 研究者首先开展观察性分析发现,体重指数与白介素-6等27种蛋白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白介素-6、白介素-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升高。 体重指数则与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碳酸酐酶9呈负相关。 腰围与上述蛋白生物标志物也表现出类似的关联。 进一步的孟德尔随机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某些蛋白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与观察性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其中,体重指数与白介素-6、白介素-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关联最强。 在与体重指数相关的30种生物标志物中,10种(白介素-6、白介素-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肝细胞生长因子等)与心血管病发生有关。 研究者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纳入628名基线无癌症病史的成年人,其平均年龄为52.2岁,61.3%为女士,平均体重指数为23.9 kg/m2。 来源:Associations of Adiposity, Circulating Protein Biomarkers, and Risk of Major Vascular Diseases.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 2020.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