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潮热和盗汗(心血管病风险增加,AHA绝经过渡期声明)
尽管对于绝经期女性生活方式改变的理想状况,信息尚有限,但很多人就生命简单七项达标的很差,比如只有7.2%的女性体力活动达标,不足20%的女性始终保持健康饮食。
6、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对女性绝经时间有一定影响。比如,饮酒少的女性更年期或晚一些,而吸烟的女性可能要比不吸烟者早绝经一年。
5、绝经年龄小,心脏病风险更高。绝经早晚,可能受月经周期长短、生育期心血管风险高、种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11月30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份关注女性绝经过渡时期的科学声明,强调在中年和绝经期监测女性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并将绝经过渡时期作为进行心血管健康干预的重要窗口期。
激素替代疗法能不能保护心血管?有研究显示,在绝经早期而非晚期或对心血管有益,但还需深入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他激素疗法,以及这种干预能对心脏代谢健康有多长时间的保护作用。
2、绝经期一些生理变化,比如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会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也是如此。
3、随着绝经期,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风险以及血管脆弱性也似乎增加,并超出正常衰老范围。
对于绝经过渡期如何应用降胆固醇药物,数据有限,还需进一步研究。
1、绝经期某些常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比如潮热、夜间盗汗、抑郁和睡眠障碍,均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通常,女性即将跨入50岁,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即进入绝经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女性心血管风险也随之增加。
声明通过梳理20年来的相关证据,探讨了激素疗法、绝经期相关风险、绝经年龄以及绝经过渡时期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Menopause Tran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mplications for Timing of Early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30 Nov 2020.
4、在绝经过渡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心脏病风险间的关系逆转,这提示,所谓的好胆固醇的更高水平并不能反映出女性各阶段好的心脏健康状况。
TAVR术后新发LBBB该装起搏器吗?阜外医院陈柯萍等评述
传导阻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的主要包括左束支阻滞(LBBB),以及需要起搏治疗干预的高度房室阻滞(AVB)。阜外医院陈柯萍、吴斯谨发表文章指出,现有的研究数据大都集中在第一代瓣膜,包括国产瓣膜在内的新型瓣膜的临床数据较为有限,未来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瓣膜对传导系统影响的差异。瑞士研究称:他汀用的有点过头了
血脂高的人很多,他汀一直也很火,不过近期AnnInternMed发布的一项瑞士研究认为,他汀用的有点过头了。研究表明,在比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7.5%~10%更高的门槛给予他汀进行一级心血管病预防,患者净获益更大。研究者认为,该研究提示,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时,应该用更高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门槛,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使用他汀类型综合考虑。ADAPT-DES研究:高血压合并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远期事件风险高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ADAPT-DES研究结果,高血压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患者在PCI术后2年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ADAPT-DES是一个前瞻性、多中心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成功治疗患者登记研究。研究者分析了8582例接受PCI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的数据。PCI后进行血小板功能测试。此外,在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后6小时、12小时或5天进行P2Y12试验。用不寻常的治疗手段,治疗不寻常的疾病!JACC主刊发表荆志成等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治疗创新技术
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中,大约有一半患者会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衰竭和过早死亡。近期,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荆志成带领团队证实改良后的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PTPA)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3:41:58
0000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衰,或需用SGLT-2i!ESC立场文件
近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了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衰的立场文件。入选我国113家医院3.5万例心衰患者的医疗质量控制报告发现,中国心衰患者中,收缩性心衰占40.2%,舒张性心衰占38.0%。21.8%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文件中指出,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左室肥厚、右心受累、心室-动脉相互作用、心脏老化、肾脏疾病与心肾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