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潮热和盗汗(心血管病风险增加,AHA绝经过渡期声明)
1、绝经期某些常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比如潮热、夜间盗汗、抑郁和睡眠障碍,均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对于绝经过渡期如何应用降胆固醇药物,数据有限,还需进一步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5、绝经年龄小,心脏病风险更高。绝经早晚,可能受月经周期长短、生育期心血管风险高、种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6、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对女性绝经时间有一定影响。比如,饮酒少的女性更年期或晚一些,而吸烟的女性可能要比不吸烟者早绝经一年。
声明通过梳理20年来的相关证据,探讨了激素疗法、绝经期相关风险、绝经年龄以及绝经过渡时期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素。
4、在绝经过渡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心脏病风险间的关系逆转,这提示,所谓的好胆固醇的更高水平并不能反映出女性各阶段好的心脏健康状况。
2、绝经期一些生理变化,比如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会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也是如此。
尽管对于绝经期女性生活方式改变的理想状况,信息尚有限,但很多人就生命简单七项达标的很差,比如只有7.2%的女性体力活动达标,不足20%的女性始终保持健康饮食。
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通常,女性即将跨入50岁,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即进入绝经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女性心血管风险也随之增加。
激素替代疗法能不能保护心血管?有研究显示,在绝经早期而非晚期或对心血管有益,但还需深入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他激素疗法,以及这种干预能对心脏代谢健康有多长时间的保护作用。
来源:Menopause Tran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mplications for Timing of Early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30 Nov 2020.
11月30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份关注女性绝经过渡时期的科学声明,强调在中年和绝经期监测女性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并将绝经过渡时期作为进行心血管健康干预的重要窗口期。
3、随着绝经期,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风险以及血管脆弱性也似乎增加,并超出正常衰老范围。
我国冠脉搭桥院内死亡率大幅下降!中国质控工作报告发布
我国目前约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搭桥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医疗质量如何?近日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搭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报告。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124家心外科诊疗单位填报数据。2016~2018年,中国心外科注册登记系统纳入搭桥病例共49399,占同期全国搭桥整体手术量的40%,其中注册登记手术量最多的地区是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2:00:280000高血压筛查需考虑气温变化!广州3.1万人研究
温度与血压的关系很复杂,实际中常常被忽略了。而近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学者在3.1万人中进行的研究提示,在高血压临床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中,需要考虑当地气温。研究发现,气温每升高1℃,收缩压在血压正常人群中降低0.37mmHg,在新诊断高血压人群降低0.21mmHg,在已确诊高血压人群降低0.81mmHg;而舒张压在这三类人群中分别降低0.19、0.01和0.44mmHg。焦虑,增心血管病风险!中国近50万人研究新分析
近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分析了中国近50万无心血管病的居民,发现焦虑明显增加心血管病事件风险。该研究发现,惊恐发作,使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10%、20%和20%。持续焦虑,使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2%和21%。人工智能评估心功能,潜力巨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对于医生而言,最锐利的“器”或许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人类的学习思维过程,分析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繁杂的数据,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的一种工具。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对瓣膜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预测、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识别心律失常等方面。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吴伟春、蔡雨琪就人工智能在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在我刊进行了阐述。中国医生救人还索要医师证!Circulation研究则称,瑞典68%旁观者心肺复苏,中国仅4.5%;旁观者出手可使存活率增1倍
近一段时间,“女医生高铁上救人,结果却被索要医师证”新闻刷屏。在网友评论中,医生院外救人是否是非法行医被多次提及。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也折射出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现状的困境。医生即使作为普通民众,实施紧急救助时应免责,更何况他们具有较高的急救技能。救人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热情。热情需要全社会的培育,不能“强好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