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或更有优势,JACC子刊阜外医院华伟和樊晓寒等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生理性起搏是近些年心脏起搏领域的热点话题。希氏束起搏(HBP)通过电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电和机械同步性,是目前公认最为生理性的起搏方式。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希氏束起搏存在植入难度较大、起搏参数不理想以及远期阈值升高等局限性。 我国黄伟剑教授率先尝试起搏位点送入更远端的左束支区域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例左束支起搏(LBBP),其电学参数良好、植入较为容易,克服了希氏束起搏的主要缺陷。对于这两种生理性起搏方式,目前国际上尚无两者直接对比的相关循证依据。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电生理子刊(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发表了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等最新生理性起搏相关研究结果,首次在国际上对比了HBP和LBBP的临床结果。 研究者指出,该结果首次证实,与希氏束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这种新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在起搏QRS时限和手术成功率上并无显著差异,但需要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更少,且能获得更满意的起搏电学参数。这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左束支起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循证基础。 该研究分析了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共计251例拟实施生理性起搏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显示,左束支起搏成功率为91.3%(115/126),HBP成功率为87.2%(109/125)。 左束支起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4 min vs. 78 min)和导线植入透视时间(5 min vs. 12 min)均明显短于希氏束起搏组。 两组在平均起搏QRS时限上并无统计学差异(113.7 ms vs. 114.1 ms,P=0.87)。在起搏参数方面,与希氏束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有着更优的起搏阈值(0.6 V/0.4 ms vs. 1.3 V/1.0 ms) 和更佳的R波感知 (12.5 mV vs. 2.8 mV),见图1。
注:A:手术时间;B:荧光透视时间;C:捕获阈值;D:R波感知图1 希氏束起搏(HBP)组与左束支起搏(LBBP)组的临床结果对比 华伟教授、樊晓寒教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澍教授为通讯作者。 来源:Hua W, Fan X, Li X, et al. Comparison of Left Bundle Branch and His Bundle Pacing in Bradycardia Patients.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20 Oct;6(10):1291-1299.
运动多,冠脉钙化增加! Heart研究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常被用于评估心血管病风险。但Heart上一项述评也抛出了一个问题:“用冠脉钙化积分来评估风险,是否应该停止了?”这篇述评主要针对同期发表在Heart的一项美韩研究,该研究显示:运动会加速冠状动脉钙化沉积,即让斑块变硬。研究共纳入25485名无心血管病的成年人,男性占89%。其中47%体力活动不活跃,38%中等程度活跃,15%较为活跃(相当于每天跑步6.5公里)。有酒糟鼻,心血管病风险也升高!南京一院研究
比如阜外医院郑哲等联合全国多家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发际线后移、头顶秃、耳垂折痕、耳前折痕、眼袋深、鱼尾纹深、额头皱纹深、眼眶周围有皱纹、鼻沟、法令纹深、老年斑、口唇苍白等可能与冠心病存在较显著关联。而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YangXu等进行的研究又增加了一项:有酒糟鼻,心血管病风险高。2014年度中国心脏外科白皮书:阜外领跑,广东心研所升至前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近期公布了中国2014年中国心脏外科数据报告。传统格局被打破杨进刚阜外2023-07-28 08:46:190001海南学者发现,有高血压的人去海南,1个月后血压下降14 mmH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研究人员报告,外地高血压患者在海南居住1个月后血压就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研究者表示,海南岛是个四季温差较小的地方,当药物对高血压的控制不甚满意时,自然环境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新途径。该研究共纳入90例受试者,其中高血压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预防痴呆,应优选ARB!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
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可能有防止轻度认知功能受损向痴呆症进展的作用。6月2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唐亚梅等在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合并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预防痴呆症方面,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