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心梗(远期死亡风险高,美国研究)
研究者还表示,由于女性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多见,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偏低,这也使得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或接受双抗等治疗可能性变小,此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可能也增加了诊断的不确定性。
研究者表示下一步计划就是研究其中高危女性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以更好理解年轻心梗的发生原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Ersilia M DeFilippis et al, Women who experience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a young age have worse outcomes compared with men: the Mass General Brigham YOUNG-MI registr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DOI: 10.1093/eurheartj/ehaa662
研究者指出,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评估其中女性心梗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高的这种性别差异,当前临床医生应评估可影响心血管和非心血管事件的可改善因素,进而促进预防。
这些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发生心梗时较年轻。
研究者介绍,整体≤50岁心梗患者中,绝大多数为男士,仅19%为女性,女性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更为多见。
那些年轻的心梗女性通常症状同男性相似,更可能罹患糖尿病,社会经济地位也偏低,远期死亡风险更高。
曾有这样的新闻见诸于网络报端:“武汉42岁女子因儿子不好好写作业,突发心梗险丢命”,“35岁女子突发急性心梗离世,导火线或跟婆婆有关”……
此外,男性和女性所伴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相似。研究者怀疑,吸烟、糖尿病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可能对女性的不良影响要明显强于男性,超出了雌激素对女性的保护作用。
就治疗而言,心梗女性接受冠脉造影(93.5% vs 96.7%)及冠脉血运重建(82.1% vs 92.6%)比例均低于男性。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女性抑郁症是男性的两倍。述评专家强调,精神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关注点。
同期述评强调,对年轻心梗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不仅要重视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也要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比如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和卵巢切除病史等。
研究显示,男女心梗患者在院内或平均随访11.2年期间心原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死亡男女相似(4.4% vs 5.3%)。
排除院内死亡,女性全因死亡显著高于男性(13.5% vs 9.5%),因心血管病外的其他原因死亡女性比例更高(8.4% vs 5.4%)。
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女性其他原因死亡风险增加了1.6倍。
述评介绍,年轻抑郁症女性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无抑郁症女性的6倍。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调查了2000~2016年首次发生心梗的404位女性和1693位男性,平均年龄45岁,其中53%为STEMI,其中女性STEMI比例低于男性(46.3% vs 55.2%)。
而近日一项美国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50岁心梗女性远期死亡风险要比男士高。
出院后服用阿司匹林(92.2% vs 95%),β受体阻滞剂(86.6% vs 90.3%),ACEI或ARB(53.4%vs 63.7%)和他汀(82.4% vs 88.4%)的比例也低于男性。
2007版AHA/ACC瓣膜病指南十大要点:TAVR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由IIa类升为I类推荐
鉴于影像诊断学、介入和外科治疗的不断进展,近日AHA/ACC对2014版瓣膜性心脏病指南进行了更新。其中要点如下:1.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南推荐对于置入人工瓣膜以及应用瓣膜成形环、人工腱索等的患者在牙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ClassIIa,LOEC-LD)。2.房颤抗凝治疗:对于伴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ClassI,LOEB-NR);孕期过量补叶酸有危险!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
怀孕前后通常会补点叶酸,以防胎儿畸形,不过多补是不是更好?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LiQ等发现,补叶酸要适度,否则过犹不及,如果孕前到孕中期大量补充叶酸(≥800µg/d),会增加妊娠高血压风险。这项研究共纳入同济妇幼保健队列中的4853位参与者,其中1161人罹患妊娠高血压,161人有先兆之痫。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2:16:55
0000我国新冠住院患者,半年后近七成有症状!Lancet武汉金银潭医院研究
6月12日,中日友好医院曹彬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双向队列研究发现,在新冠疫情早期(2020年1~5月)存活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急性感染6个月后,68%的患者报告至少有1个症状,女性更多见。疲劳或肌无力、睡眠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约一半的患者感觉疲劳或肌无力,1/4的患者睡眠困难,近1/4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JACC杂志称,射频消融有了针刺导管,专治心律失常激动点隐藏太“深”
临床上,总有些室性心律失常让人头疼,药物治疗失败,导管射频消融也“铩羽而归”。消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心律失常激动点“隐藏”得太深,传统的心内膜或心外膜途径不能触及。新办法来了!近日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药物和传统射频消融术束手无策的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使用一种新型的针刺射频消融导管能够限制控制心律失常,而且手术风险也在可接受范围。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51:55
0000注意了!频繁用漱口水增加糖尿病风险,每天应限用1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使用漱口水,以维护口腔健康。然而,经常使用漱口水也不好。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漱口水会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本身属于糖尿病高危的人风险尤其高。研究人员发现,与较少使用漱口水的人相比,每天至少用2次漱口水的人,3年期间出现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5%。在每天至少使用2次漱口水的人中,30%进展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