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盘点中国数据,2,45亿高血压,4,35亿高血压前期)
1993 ~ 2011年中国7 ~ 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
肥胖是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位危险因素。 对1995~2014年943128名汉族儿童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独立贡献(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从1995年的6.3%上升至2014年的19.4%,对收缩期高血压的PAR%从1995年的7.4%上升至2014年的26.2%。

来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1991~2011 年中国多省市成人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

我国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年人均投入800元可产生正的净效益,即产出大于投入。
对比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199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12年)和中国高血压调查(2012~2015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9.001【点击可见全文】
五次全国高血压调查高血压患病率注:各次调查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尽相同:1959 年舒张压>90 mmHg 和(或)39 岁以下收缩压(SBP>140 mmHg,4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收缩压的标准提高 10 mmHg;1979~1980 年为收缩压≥141 mmHg 和(或)舒张压 ≥ 91 mmHg,且未考虑两周内服药情况;1991 年、2002 年、2015 年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调查人群:1959 年、1979 年、1991 年、2002 年为≥15岁居民,2015 年为≥18 岁居民。 中国高血压调查(2012~2015年)发现,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加权率为23.2%)。青年人群(18~35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2%,≥75岁居民为59.8%。
中国高血压调查发现,中国≥18岁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粗率为39.1%,加权率为41.3%,患病人数4.35亿。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9): 833-854.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数据。
1991~2015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2002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15 年:中国高血压调查 但China PEACE研究(2014~2017年)采用方便抽样对1 738 886例35~75岁人群进行调查发现,标化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6.0%、22.9%和5.7%。
2010~2016年,我国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由2010年的4215.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9023万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3%。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人群收缩压加权值为126.1 mmHg,舒张压加权值为76.0 mmHg,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
2017年,中国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95.6%~96.4%)死于心血管疾病。如果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脑卒中减少69.0万例,心肌梗死减少11.3万例),获得120万健康生命年。

整体上,我国≥18岁成人患病人数达2.45亿。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约20年内多次现况调查,监测地区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3年的10.0%上升到2011年的12.9%,年均增加0.16%。
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2012~201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15岁或≥18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粗率分别为5.1%、7.7%、13.6%、17.6%和27.9%,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 研究估算,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能降低高血压服药患者年均药物治疗费用和患者年人均住院费用约26元和245元,节约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约210元。
中国≥18岁居民不同年龄组血压水平 开滦研究发现,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总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7.0%,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56.0%。2005年,血压正常高值造成我国成人22万心血管病死亡和12万因心血管病过早死亡。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显示,中国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16.1% vs. 12.9%)。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药物管理的四点专家建议
为了让老年患者更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心血管药物管理要注意哪些事项?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及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教研室制定的《老年患者术前评估专家建议》可给予临床医生以参考。1.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建议:(1)因心绞痛、冠心病二级预防、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等强适应证而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围术期应继续使用。严格管理LDL-C和血压,降糖用新药!ESC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为什么发生心梗、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90%的风险可由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缺乏、腹型肥胖、“三高”、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酒解释。为了更好预防心血管疾病,8月30日,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版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LDL-C低一点,心血管病风险低一些指南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影响与LDL-C基线水平和暴露时间决定。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0:25:38
0000肥胖女性练普拉提身心受益!美国高血压杂志研究
肥胖不是好事!不仅形象不好,而且预示高血压和早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运动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关键措施。据《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普拉提不仅可以降低年轻肥胖女性的体重,而且还有利于降低血管僵硬度和血压。普拉提是一种全面增强体质的运动,可提升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速度、灵敏性和耐力,使身心受益。Lp(a)“为非作歹”,得有前提条件!JACC研究
Lp(a)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炎症水平长期较高,也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二者之间有没有关联?近日一项发表在JACC上的研究发现,Lp(a)相关的心血管病风险,仅发生在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中。也就是说,伴有Lp(a)升高和全身炎症水平升高的人,心血管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需要积极的心血管病风险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2:36: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