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现场复苏更重要,JAMA研究)
初始可电击心律和非电击心律的亚组,以及急救医疗系统现场救治和未现场救治的亚组,在停搏内转运和较低的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2.9%的停搏转运患者和7.1%的现场复苏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良好。
近日,JAMA 杂志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停搏期间(在恢复自发循环之前开始转运)送医与持续的现场复苏相比,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
研究纳入2011-15年间在北美的10个急诊中心的43 96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37%为女性,86%的心脏骤停发生在私人场所,49%有旁观者或急救医疗系统现场救治,22%有初始可电击心律,97%接受院外高级生命支持治疗,26%的患者接受了停搏内转运。
该研究中,接受停搏转运的患者生存率为3.8%,接受现场复苏的患者生存率为12.6%。
Brian Grunau et al. Association of Intra-arrest Transport vs ContinuedOn-Scene Resuscitation With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With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AMA. September 15, 2020JAMA. 2016;316(17):1786-1797.
因此,现场复苏仍是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的首选方法,结果不支持在复苏期间将患者从院外心脏骤停运送到医院的做法。
在包括27 705例患者在内的倾向匹配队列中,4.0%的患者接受了停搏转运,而8.5%的患者接受了现场复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住院率增加,病死率下降!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我国医改成效有喜有忧
为了达到2020年实现全面医疗的目的,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了重大医疗改革。近日,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结果提示,自2009年医疗改革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中风和冠心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009年至2016年期间,校正多个潜在混淆因素后,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年增长率为4.2%,其中中风和冠心病住院年增长率分别为3.6%和5.4%。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增卒中风险!stroke研究
激素疗法有助于减少更年期的许多症状,包括潮热、阴道干燥和情绪波动。发表在《stroke》杂志上一项新研究表明,更年期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治疗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在治疗的第一年,增加的风险最大。这项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25万名女性的数据。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的第一年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的两倍。之后继续服用口服避孕药,则没有风险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56:040000阜外医院李守军团队严重先心病手术经验:无法一次手术解决的问题,可先行姑息手术
阜外医院李守军等发表研究称,延迟根治术会加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TGA/LVOTO)患儿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改良体肺分流术(改良BT分流术)可促进TGA/LVOTO患儿左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的发育,而腔肺分流术(双向Glenn手术)不能促进TGA/LVOTO患儿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的发育。柳叶刀杂志:空气污染时锻炼有害
散散步,晒晒太阳,是老年人生活常态,不过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提醒,60岁以上老人,还是少去车辆繁多的马路旁逗留,因为呆一小会儿就能抵消漫步带来的好处。“即使是在汽车尾气浓重的马路旁逗留两个钟头,也会对心血管和肺部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需要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控制和更好的交通管控措施,”研究者说。Circulation:年轻心原性猝死患者七成无预警症状
近期,Circulation刊登的一项研究提示,年轻人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三大原因依次是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31%)、冠状动脉疾病(22%)、肥厚型心肌病(14%)。年轻的心原性猝死者中,不足三成在猝死前有预警症状,14%是由运动引起,其余为非运动原因所致。大多数心原性猝死患者猝死前并无预警。在年龄≤18岁的猝死者中,39%是由运动所致,随着年龄的升高,运动的影响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