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梗复发者年死亡率32(阜外医院郑昕等Heart杂志刊发研究)
校正基线死亡危险因素后,心梗复发者1年死亡风险是未复发者的25.42倍。
研究指出,我国应加强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后高风险期的监测。
来源: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recurre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Heart, 16 September 2020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分析中,28.3%的患者出院时被认为情况理想而未处方任何二级预防药物。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急性期仍有心梗复发的风险,复发者的死亡率较高。美国有研究发现,约1/3复发者在1年内死亡。
9月16日,阜外医院郑昕等在Heart杂志发表的China PEACE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在我国真实世界中,有2.5%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心梗复发,其中在出院后1月内复发的比例为35.7%,复发者1年死亡率为32.1%。
整个急性心梗队列中,1年死亡率为2.8%,但在复发心梗的患者中达32.1%,后者从心梗首次复发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仅1天。
研究发现,除了高龄、入院心率>90次/分、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外,未规范用药者心梗复发风险明显增加,而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则可降低复发风险。
这项最新分析纳入全国53家医院住院且存活出院的3387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7岁,其中23.1%为女士。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在出院后30天内复发心梗的患者中,53.3%在1年内死亡。
0000
相关推荐
每周1个牛油果,可防冠心病!美国研究
一项来自美国的大规模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两份牛油果(160g,相当于1个牛油果),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尤其冠心病发生风险。此外,用牛油果替代人造黄油、黄油、鸡蛋、酸奶、奶酪或加工肉类,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开展包括相关遗传性主动脉疾病15个基因的基因检测:有不可比拟优势
主动脉瘤发生破裂,往往很是凶险要命,而这恰恰是很多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共同特点。有什么办法能让患者在主动脉破裂前就得到准确诊断加以防治?能否避免将这些疾病遗传给下一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进行基因检测。郑大二附院简立国等: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心衰患者CRT反应不佳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1年死亡率低于10%,但是有1/3的患者却对CRT无反应。那么哪些患者对CRT反应更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立国等研究发现,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衰患者对CRT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伴有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的患者对CRT有更好的反应性。复旦中山医院学者称,半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TnT会短暂升高,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有医生会发现,有些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心脏肌钙蛋白T(TnT)水平会升高。这是否代表心脏有受损?是否需要处理?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等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55.6%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6h出现肌钙蛋白T升高,但这种升高是一过性的,24h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并不会导致并发症或严重心脏事件风险增加。全球60位专家呼吁:>65岁无症状老年人应筛查房颤
昨日,包括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在内的全球60名AF-SCREEN国际协作组成员发布了《心房颤动筛查》白皮书,建议>65岁无症状老年人群应筛查房颤。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心房颤动所引起,而心房颤动通常在卒中时/后才被发现。导致脑卒中的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其实屡见不鲜。数据显示,在65~75岁人群中进行筛查可检出1%~3%的未曾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2:46: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