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湖北心梗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21(JACC刊发葛均波等全国1372家胸痛中心2,5万例心梗患者数据分析)
近期,JACC刊发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对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2月20日新冠肺炎暴发流行期间,我国1372家胸痛中心共收治25 15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数据分析论文。 分析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全国心梗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能性降低了24%,接受溶栓治疗的可能性则增加66%。 而湖北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了3.78倍,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能性降低了43%。 与之对应的是,在疫情暴发期间,湖北心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从4.6%增至7.3%,死亡风险增加21%,心衰发生率从14.2%升高至18.4%,发生风险增加10%。 全国其他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心衰增加不明显。 研究还发现,较疫情暴发前,每周全国住院STEMI患者减少了约26%,湖北省减少了62%左右。 湖北省疫情暴发前平均每周收治3.53例患者,疫情期间收治2.47例;全国其他地区则从每周3.79例降至3.24例。 不论是在湖北省还是全国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STEM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新冠肺炎暴发对湖北省及全国其他地区STEMI患者数量、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表示,由于疫情暴发期间需要强制性采取疫情防控流程,医务人员既想要尽量及时治疗STEMI患者,同时又要尽量保护医务人员和心血管病患者不在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该研究为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经验性证据。 来源: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na. J Am Coll Cardiol, 2020 Aug 14.
0000
相关推荐
有糖尿病的人预防心血管病“一招鲜”:适当多吃坚果
怎样让糖尿病患者尽量远离心血管疾病?近期一项研究提示,每天来点坚果吧,尤其是树坚果。研究发现,与每个月少吃或不吃坚果(不到一份量28g)的人相比,每周吃5份,会降低17%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20%的冠心病风险,34%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31%的全因死亡风险。怎么吃饭,能不能同房,是否可旅游…,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这是一份非常“贴心”的文件,旨在为医护人员就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出了实用的建议。文件指出,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在长期管理中非常重要,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较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相关。而医护人员在其中的沟通和指导非常重要。在家量血压比在医院靠谱!美研究
在家测血压不准确,还得去医院?事实可能不是这样。近日一项美国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家量血压,可能比去医院量得更准。研究者指出,血压是波动的,去医院测一两次血压,不能反映平均血压。在家量血压,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测几次计算平均值。完美介入但临床效果不完美?阜外专家提示有五种意想不到的病
有时候是不是有些冠心病患者很奇怪?明明已经置入支架的手术过程已近完美,但临床效果却并不好,这里要注意了,可能患者有非动脉粥样硬化原因的冠心病。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吴元、高国峰等学者在本刊就此对少见的非感染性冠状动脉炎进行了深入探讨。老年冠心病营养不良,提示预后差!广东省医研究
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一项研究发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并且营养不良可以预测全因死亡率。该研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生存分析显示,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较高。轻度、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32%和76%。在校正临床变量、冠脉血运重建和治疗后,营养不良仍与全因死亡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