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治35种疾病(英国学者发文)
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久坐不动的人,应间歇进行轻度身体活动。
但对终身从事耐力运动员进行的小型研究显示,几乎每5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中就有1名存在冠状动脉钙化,而大约每10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中就有1名存在心肌纤维化。
运动可防糖尿病
运动也是过犹不及?
此外有研究显示,运动对于舒张性的心衰患者要比收缩性心衰更为受益。
运动对心血管的益处主要是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
长期大量运动增加房颤风险
降压主要归因于一氧化氮介导的内皮功能的改善,和全身血管阻力的舒张,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
但高强度或低强度的运动都只与较小的体重减轻(约1.5 kg)有关。即使运动期间少吃,运动对减肥的作用仍然有限。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只要心率控制好,运动是安全的,而且有助于改善房颤相关症状、运动耐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很多心衰指南均推荐,心衰患者进行适当的心肺运动训练。未来有希望,很多国家为这些患者制定专门的运动训练计划。
高强度、大运动量组在不影响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情况下,可降低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好胆固醇水平。
公元前460~370年希波克拉底指出,饮食和运动同等重要,首次为一位“大吃大喝”的病人处方了运动。
此外,运动或许还能减轻房颤负荷,减少房颤复发,不过还需更多研究明确房颤患者适宜的运动方案,以及运动对房颤患者硬终点的影响。
据估计,为提高好胆固醇水平,最低运动量为每周900千卡的能量消耗或120分钟的运动。
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6~7 mmHg,即能降低20%~30%心血管风险。
经常运动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风险,可降低HbA1c 0.5%~0.7%。
但有研究发现,等长训练和阻抗训练都有助于改善血压,虽然效果不如有氧运动。当前高血压指南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这些建议可能会进一步完善。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但有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可能有害。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运动5次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比每周活动2~4次的患者高出了一倍以上。
心肌梗死后,运动训练可改善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容积,急性期后1周至3个月开始运动康复获益最大。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运动是疾病防治极具成本效益的措施。已被证明可预防超过35种慢性疾病,并且可降低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率。
规律的身体活动还可以预防某些类别的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还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痴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当前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包括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以改善胰岛素代谢,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
冠心病:运动要适度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的轻中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而对于有高血压或正常高值血压者,则需要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不论血脂正常不正常,有氧运动都有助于调脂,包括升高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尽管改善的幅度较小。
与不活动者相比,规律活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者心衰风险降低10%,达到推荐水平的的两倍和四倍者,风险分别降低19%和35%。
运动能调脂,但幅度较小
贝纳迪诺·拉马齐尼(Bernardino Ramazzini)号称是职业医学之父,他指出,与长期从事久坐不动的工作者(如裁缝)相比,邮递员通常更健康。
不过长期大量耐力训练或会抵消运动对房颤的预防作用。
运动联合饮食,或运动联合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目前的指南建议每周身体活动量是7.5 MET×h/w。
相关研究表明,规律有氧运动可将血压降低3~7 mmHg,最高可达15 mmHg。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规律运动有助于既降低房颤风险,比如对于65岁及以上者,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降低44%的心衰风险。
对于有高血压的人,有种说法认为,力量锻炼可升高血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有不利的效果。
对于已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全因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一倍。
运动降压媲美降压药
运动对舒张性心衰获益更大
近期,英国圣乔治大学学者对运动的益处进行了阐述。
[1]Kasiakogias A, Sharma S. Exercise: The ultimate treatment to all ailments?. Clin Cardiol, 2020, 43(8): 817-826.
因此,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以排除心肌缺血、左心室功能障碍和运动相关心律失常。
今后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研究明确,运动极限与冠脉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关系。
定期锻炼可降低14%的心梗风险。而身体活动不足占急性心梗归因风险的12%。
而且,少动总比不动强,即使是简单的站立,也可能降低死亡风险。在身体活动量较低的情况下,即使是很小的增加,死亡风险也会明显降低。
公元前600年,一位印度医生Susruta第一次将每天运动作为治病处方。
一项对63项研究的Meta发现,有氧运动作为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一部分,可降低26%的心血管病死亡,减少18%的住院。
运动的降压效应可维持24小时。
另外,常锻炼的人生活方式也较健康,如不吸烟。有研究发现,运动可有效地减少男性和女性的烟瘾。
对于冠心病患者,运动可延缓冠心病进展,消退冠状动脉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可改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重塑,进而降低心梗风险,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运动甩肉很难
吃动不平衡,就会长肉,运动还是减肥的一个重要环节。
来源:
[2]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中等强度运动定义为能量消耗为3~5.9 MET。高强度活动定义为≥6 MET。
再加上房颤患病率的增加,有一种可能性是,终身高强度运动的压力可能会对一些男性运动员有害,但优秀女运动员中还没有类似报道。
超过三分之二的与运动相关的预期风险降低,主要来自于这些因素的改善。
一次低强度的身体活动就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对脂肪酸的吸收。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运动强度的增加,效果会更加明显。
能量消耗常用身体活动的代谢当量(MET)表示。1个MET是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等于3.5 ml/min/kg的峰值耗氧量。
我们有可能积极参加身体活动,也遵循目前的指南,但仍然有可能长时间久坐不动。几乎半数时间都坐着。研究表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对健康有改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坐久了花5分钟走走或站站就有获益。
有研究显示,超过12 MET的运动量,运动获益递减。而规律进行3~5倍目前指南推荐的运动水平,预防心血管病最理想。
长期坚持运动或可使腹部脂肪减少更多。
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身体活动不足可促成6%的冠心病、7%的2型糖尿病和9%的过早死亡。
二叶瓣TAVR长期疗效满意!王建安等3年随访研究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行TAVR的患者相对年轻,二叶式主动脉瓣(简称“二叶瓣”)占比较高,而二叶瓣的TAVR治疗很有挑战,且目前少有长期随访数据。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等报告了单中心246例二叶瓣患者行TAVR后的3年随访结果。美国新版胆固醇指南十大要点:极高危患者LDL-C不能达到<1.8 mmol/L时,应依次使用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
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18年学术年会上,新版胆固醇指南公布。新版指南进一步支持胆固醇“低一点,好一点”的理论。该指南共121页、72项推荐,其中29个一类推荐,26个IIa类推荐,14个IIb类推荐和3个III类推荐。杨进刚阜外2023-08-24 22:33:180001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发现,唐山大地震经历者心率、总胆固醇和血糖均升高,但与是否有亲人丧生无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历史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开滦总医院吴寿岭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虽然时间过去40余年,但对经历者的健康还有所影响。研究显示,那些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受试者,其平均静息心率、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比未经历过者要高,并且与地震中是否有亲人丧失无关。不过对甘油三酯水平无影响。十大数字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规模将达16亿,心血管病管理目标被忽视?
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2、人均预期寿命提高3岁,达到79岁,目前76.34岁。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3亿人,目前水平3.6亿。4、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30%,2013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