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心梗患者胸痛不典型,死亡风险高,阜外医院杨跃进等CAMI研究新分析)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组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约四分之一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就诊时无典型胸痛症状。无典型胸痛患者就诊时间晚,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 的比例低,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 典型胸痛定义为:剧烈而持久(持续时间超过20 min)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该研究纳入的12 145 例STEMI 患者中,2 922 例(24.1%)无典型胸痛。 无典型胸痛患者的年龄大于有典型胸痛的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更多表现为无典型的胸痛症状。 该研究还发现,无典型胸痛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和急诊PCI 的比例低于有典型胸痛的患者,且前者更易出现就诊延迟,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 12 h 者比例更高。 研究者观察了无典型胸痛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发现,与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更高(42.9% vs 36.9%),位于左前降支的比例较低(44.6% vs 51.2%)。而且无典型胸痛心肌梗死患者TIMI 血流分级更高,冠状动脉内血栓比例较低。 虽然这类患者的冠脉造影提示病变不严重,但是,本研究发现,与有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3.3% vs 2.2%)。 进一步分析显示,无典型胸痛症状是STEMI 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1.364,95% 可信区间:1.018~1.827)。 来源:伏蕊,宋晨曦,杨进刚, 等. 中国无典型胸痛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524.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8.06.002
我国居民外出就餐率持续攀升,为肥胖/超重一大主因
近年来,国人对于外出就餐习以为常。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学者分析发现,从2004年至2011年的7年期间,我国城市居民的外出就餐率由16.03%上升到18.30%,农村居民由6.05%上升到11.09%。而且在此期间,城市居民外出就餐率始终高于农村居民,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缩小。从饮食结构来看,在2011年,城乡居民外出就餐时对蔬菜、红肉、家禽、水产品的摄入无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9:35
0000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指南,对于28天至18岁患者,输液应使用氯化钾葡萄糖等渗溶液
近期,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大多数28天至18岁需要维持性静脉输液的患者,使用含有适当氯化钾和葡萄糖的等渗溶液。维持性静脉输液用于为患急性疾病的儿童提供关键的支持性治疗措施,低渗溶液一直是儿科输液的标准,但是这会导致低钠血症的高发病率,而静脉输注等渗溶液可降低低钠血症的风险。吸烟增加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芬兰3万余对双胞胎研究
发表在Stroke上的一项对3万余对双胞胎随访42年余的研究显示,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有一定因果关系。研究显示,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中位年龄为61.4岁。其中,每日吸烟10~19支及≥20支的人,有3倍的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而即使每日吸烟不到10支,也会有2.8倍的风险。此外,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在男女一致。继发性房颤更危险!中国注册研究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任何容易导致左房扩大的情况都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瓣膜病、糖尿病、心肌病、肥胖或甲状腺疾病等。近日,来自中国房颤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显示,与原发性房颤患者相比,继发房颤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