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又一个容易被过度诊断的风湿病
抗磷脂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 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等。由于aPL抗体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因而抗磷脂综合征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类。
此外,aPL抗体阳性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三个器官以上血栓形成,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肾、肺、心等多器 官的功能衰竭称为恶性APS。
抗磷脂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aPL抗体在狼疮样疾病甚至在风湿性疾病范畴以外的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如心、脑血管意外,血液病和肿瘤性疾病等。
因为抗磷脂抗体一旦形成,会随循环系统走遍全身,因此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最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表现:
(1)血栓
静脉——反复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视网膜静脉血栓)。
动脉——脑血管意外,肢体坏疽,冠状动脉血栓,视网膜动脉血栓。
其他——肺动脉高压,无菌性骨坏死。
(2)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盘血栓和梗死。
(3)血小板减少为周期性,常是急性发作。
(4)其他偶然出现的表现为Coomb试验阳性、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症、癫痫、 慢性腿部溃疡、心内膜疾病、反复脑血管血栓引起的进行性痴呆。
风湿免疫病在临床中永远都是边缘化的存在,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原因之后才会考虑是不是和免疫相关,然后发现了某个抗体阳性,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的发一个风湿免疫科的会诊。
以妇产科为例,找不到愿意的反复流产现在都会往这个疾病上去考虑,而心脑血管科又不会首先考虑抗磷脂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
因为抗磷脂综合征可呈现周身的临床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抗磷脂抗体或者β2糖蛋白抗体阳性,基本都会诊断抗磷脂综合征,然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凝等一系列治疗,这其中有不少是过度的诊断。

0002
相关推荐
阜外学者构建中国心衰患者搭桥死亡风险模型:仅纳入7个指标,适合临床推广
目前,国内外主要心脏手术风险评分模型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的风险评估针对性不强。阜外医院侯剑峰等研究发现,EuroSCORE、EuroSCOREⅡ以及针对中国人群的SinoSCORE不能准确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的院内死亡率,会明显高估死亡率。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6:07
0000反对补充维生素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美国声明
6月21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声明,明确反对健康成年人通过补充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来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其他单一或成对营养素、复合维生素则没有充足的获益证据。USPSTF通过系统回顾84项相关研究后发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确定复合维生素用于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的获益和危害,而补充维生素E没有任何益处,补充β胡萝卜素则会增加高风险人群的肺癌风险,包括吸烟者和职业石棉暴露人群。多吃坚果,可保护心脏!美国研究
坚果是各种健康饮食模式中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发现,多吃坚果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项纳入近4万名女士、平均随访19年的美国研究发现,多吃坚果还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分析显示,坚果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坚果吃得越多,心血管死亡风险越低。丹麦研究称,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可降低血糖
近期,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体重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含量和适度增加脂肪的饮食既可以治疗高血糖,又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研究者发现,该饮食模式可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来改善血糖控制。此外,它还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脂肪代谢有益。研究目的是在不受体重减轻“干扰”的情况下研究饮食的影响。因此,要求患者保持体重。南昌大学二附院疑难病例:12岁女童左肾“毒珍珠”
珍珠光洁美好,不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董一飞、熊洪亮等遇到的一位12岁女童,右肾长出来的却是“毒珍珠”。这位患者因“高血压查因”住的院。3个月前曾反复出现胸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前3天门诊查血压高达150/106mmHg。否认特殊疾病史。通过入院系列检查,发现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青少年儿童,发育正常,体重正常,无高血压家族史;(2)血压明显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7:06: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