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患病率居世界前列(PURE研究新分析)
近日发表的一项基于PURE研究全球20个国家的最新分析表明,在全球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标化的房颤患病率可相差12倍。 研究发现,北美、欧洲、中国、东南亚最高(270-360例/10万);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的房颤患病率分别是低收入国家的11倍和7倍。 PURE研究观察到,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抗高血压药物、目前吸烟者和收入阶层后,中国和东南亚的房颤患病率全球最高,但这不能用危险因素来解释。 近期,中国、以色列、加拿大研究人员对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17年全球有3757万例房颤患者,新发房颤305万例,28.7万人因房颤死亡。 总体上,男士中房颤新发病例多于女士,分别为159万例和146万例,但女士中因房颤死亡的例数多于男士(分别为17.7万例和11.0万例)。 75~79岁是房颤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65~69岁则是房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85~89岁是房颤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 在社会人口指数(SDI)较高即相对发达的国家中,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其中新西兰和美国的房颤患病率和发病率最高。 从1990年至2017年,全球房颤患病人数增加了1843例,新发病例增加了145万例,房颤死亡人数增倍。 但是,近30年全球年龄标化的房颤死亡率维持稳定,房颤患病率和发病率则分别降低了5.1%和4.3%。 研究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有关。另外,由于房颤筛查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患者被发现。其他因素还包括:房颤知晓率提高、有效的房颤治疗措施较少。 发达国家中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所降低,但SDI中等国家中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和发病率增幅最大,分别升高4.9%和5.1%,不发达国家中年龄标化的房颤死亡率增幅最大,升高了15.9%。 在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导致房颤死亡的首要因素,占34.3%,其次是超重和肥胖(20.7%)和饮酒(9.4%)。 在女士中,高血压和超重或肥胖是导致房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男士中,饮酒、吸烟和铅暴露的影响更大。 从1990年至2017年,在房颤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饮酒、吸烟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而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铅暴露的影响则在增大。 来源:[1] Philip G Joseph, Jeffrey S Healey, Parminder Raina, et al. Global vari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impac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 multi-national cohort of 153,152 middle-aged individuals. Cardiovasc Res. 2020 Aug 10. [2]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1990–2017: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European Heart Journal -Quality of Care and Clinical Outcomes, 31 July 2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医院研究:联用低分子肝素和他汀或可致肝功能受损?
阜外医院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低分子量肝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两者可能有协同效应。“临床医生在联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与他汀类药物时,应加强监测肝功能,及时干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研究者建议。该研究共分析了32例患者的数据,受试者均合用低分子量肝素和他汀类药物出现ALT水平升高。既往均无肝酶升高史。预防脂肪肝,要少吃肉!福建学者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大约1/4的人有脂肪肝。既往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导致脂肪肝,例如吃肉较多。5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再次发现,多吃红肉,脂肪肝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校正吸烟状态、喝茶情况、每周运动时间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合并情况后,分析显示,每天每多吃一两(50g)红肉,脂肪肝风险增加14.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后,可使左室缩小!西研究
西学者研究发现,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患者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腔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逐渐减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也明显提高,呈现出左心室逆重构现象。本研究发现,患者TAVR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幅度减小发生在术后出院时,术后1个月仍有所减小,但幅度较小,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和糖尿病共患率高:心内科高血压患者有1/3患糖尿病,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有2/3合并高血压
由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等进行的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共患率较高,但对于心内科和内分泌科而言,前来就诊的二病并存患者,前者控糖药物使用不够,后者降压药物使用不足,血压血糖均达标者两科均不过半。研究者指出,或许高血压和糖尿病联合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当前救治状况。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1:41:320000青岛市市立医院学者提出预测闭塞病变PCI后左室功能新方法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学者提出,微循环阻力指数可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本研究中,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择期行PCI后,微循环正常组的LVEF明显高于微循环异常组,同时微循环正常组PCI术后3个月的LVEF较术前有所增加;而微循环异常组LVEDD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微循环异常组PCI术后3个月的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