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中风患者血压不达标(JAMA子刊研究)
从时间上看,利尿剂的使用率在逐渐降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率保持不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王陇德, 刘建民, 杨弋, 等.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05-119.
来源:
中国有研究发现,在合并高血压的卒中患者中,尽管七成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接受降压治疗且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患者只有两成。
我国是卒中大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
数据显示,37.1%患者在血压不达标,其中80.4%的患者服用了降压药。
近期,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调查显示,发现有中风病史的人存在严重的高血压治疗不足,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的高血压未达标(>140/90 mmHg)。
研究者利用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资料。从2005年到2016年,NHANES的221 982 140名≥20岁的成年人中,共有4 971 136人患有中风和高血压纳入本分析。
[1]Santos D, Dhamoon MS. Trends in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Use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and Hypertension, 2005 to 2016.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27].
该研究中,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是ACEI/ARB(59.2%)和β受体阻滞剂(43.8%)。随着时间的推移,利尿剂的使用越来越少,其次还有钙拮抗剂。
不管应用何种降压药物,其血压控制情况一样糟糕。
0000
相关推荐
Lancet:我国年龄标化心血管死亡已出现下降拐点
今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等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1990-2013年中国的死因变化。研究显示,1990年我国年龄校正的心血管病死亡为389.3/10万人,2013年则为307.18,降幅达到21%。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应对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与我国高血压的防控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心血管病包含有多种疾病,不同疾病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美研究提示,低脂奶增加帕金森病风险
低脂或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近期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发表于Neurology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并非如此。该研究显示,与每天进食不到1份低脂乳制品者相比,每天至少来3份者,会增加34%的帕金森病罹患风险。就牛奶而言,与每周饮用脱脂或低脂牛奶不到1份者相比,每天都饮用至少1份者,帕金森病风险增加39%。而全脂牛奶没有这种风险。研究还显示,冰冻果子露和冷冻酸奶也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相关。三大学会发布冠心病介入或搭桥后心脏性猝死预防共识:室速可酌情使用ICD、射频或完全血运重建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的长期管理中,心脏性猝死(SCD)仍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更好做好防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冠状动脉及电生理介入治疗专家工作组制定了关于《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这一文件。要点如下:1.血运重建后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评估其心脏性猝死的风险,采取包括中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专家共识十大要点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近日发布了《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共识指出,休克的最佳定义是急性循环衰竭,即由于失血、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需综合病因、组织灌注不足临床表现、血压、血乳酸情况早期识别急性循环衰竭。该共识的十大要点如下: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1:07:11
0000孕期高血压,孩子今后易患中风!瑞典和芬兰580万人研究
怀孕期间有高血压会增加其子以后罹患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而近日一项对580万儿童进行的研究,则发现:如果其母在怀孕期间有高血压或先兆子痫,在其40多岁时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研究显示,其母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其子成年后会增加29%的缺血性心脏病罹患风险,和33%的脑卒中风险,而且这与是否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