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争议(阜外医院郑哲等文章)
文章指出,临床上很难判断出这么一个最佳的干预时机,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积极外科干预与密切随访观察。
文章指出,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病变表现出这样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目前争议很大,主要的理论集中在基因学说、表观遗传学说及血流动力学说,或许几种机制都或多或少发挥作用。
阜外医院郑哲等发表文章分析,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病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对于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目前无论在发病机制、病理分型及干预时机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争议。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何时是最佳的外科干预时机?
文章指出,虽然过去20 年间针对BAV 主动脉病变的分类及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型,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确定统一的分类方案覆盖所有患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临床表现异质性。
来源:孙境,郑哲.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 2020.35:615-619.
大约一半外科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主动脉壁表现为中层的过早退化,类似于马凡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壁病理改变,过去称为中层囊性坏死。
而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表现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平滑肌细胞的丢失。在这个病理过程中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其组织因子抑制物的平衡失调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进行不同亚型之间的分组研究,这样可能会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如何对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这可能需要从细化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近20年来两种观点的力量此消彼长,争论不断,这在指南上的反映尤为明显。目前这些干预指征的制定依据均为回顾性研究,证据级别较低,未来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为指南的制定提供支持。
金属基质蛋白酶与组织因子抑制物之间比例失衡导致主动脉壁弹性纤维降解,平滑肌细胞丢失,并最终导致动脉瘤的形成,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40%~50% 的患者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称为二瓣化主动脉病变,容易出现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破裂。
防痴呆,老人要多动!澳大利亚研究
中老年人如何保养自己?近日,一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表示,运动吧!运动有助于保护中老年人大脑功能,预防痴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女性而言,运动带来的获益更多。研究显示,每周定期适度锻炼,对于老头儿而言,认知功能平均增加5%,对于老太太而言,平均增加14%。荷兰学者称,中年睡眠质量差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睡个好觉,神清气爽,充满活力;觉没睡好,无精打采,神不守舍。殊不知,睡眠不好还会影响骨骼肌肉健康。近期,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学者开展的研究提示睡眠质量差的中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骼肌减少。研究者发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增加,自报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慢均与骨质疏松有关,尤其是自报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慢分别使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增加76%和50%。睡眠时间与骨质疏松无关。脂肪肝的代谢新分型!Metabolism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俊钊、庄晓东、钟碧慧等研究
国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主要不良结局为心脑血管疾病,但目前基于肝脏病理以及以体重和糖尿病划分亚型均不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很好地区分远期预后的风险差异。血清代谢物介导了MAFLD肝脏调节受损对全身代谢负担的影响以及参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结合糖脂代谢异常的指标对MAFLD患者进行精细分类,为准确预测MAFLD患者不同并发症风险及后续干预重点具有重大意义。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3:20:07
0000美国儿科学会声明:食品包装和添加剂有毒,儿童受影响更大
近期,美国儿科学会在《儿科》杂志发表的一项政策声明指出,用于保存、包装和强化食物的物品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不利于儿童健康。声明指出,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将这些化学物质与儿童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联系起来,这些异常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并增加了他们变胖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9 04:39:22
0000阜外医院123例换瓣术后瓣周漏分析,两大重要原因值得警惕
阜外医院王浩、赵星等研究提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手术技术原因所致相对较少,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非特异性血管炎是其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瓣周漏患者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可见舒张期源于人工瓣瓣周的反流信号,部分二维超声可见人工瓣缝合环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