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多学会心房心肌病共识十大要点:不同类型心房心肌病影响房颤消融结果
2016年7月,EHRA/HRS/APHRS/SOLAECE联合出台了心房性心肌病专家共识。以下为该共识的十大要点:
1 共识将房性心肌病定义为:可能导致临床症状的心房结构、收缩、电活动的改变。
2 心房心肌病建议采用EHRAS分类:(I)心肌细胞病变;(II)纤维化;(III)心肌病变合并纤维化;(IV)原发性非胶原浸润(有或无心肌细胞的改变)。
3 左房大小是发生严重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和左房压力增大的标志。左房的正常上限为34 ml/m2(男和女都适用)。
4
增强CMR已用作检测心房纤维化的技术。
5 电解剖标测系统已成为心房心肌病的有创性标准的检测手段。使用各种技术,能够了解患者房颤的特点并能够模拟出心房解剖的3-D影像。
6 应该考虑不同类型的房性心肌病对消融结果的影响。左房消融治疗可能改变心房的大小、心房结构和心房功能,可能因此影响疾病的进程与心房血栓形成。纤维化程度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7
对于房颤的治疗除了频率、节律和抗凝治疗外,还要重视其他影响因素的治疗。因为消融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代谢综合症与肥胖、糖尿病、心肌炎和房颤持续时间。
8 当快速房颤持续超过24小时,离子通道重塑改变了电生理基质,导致折返维持和触发活动增加,使房颤得到维持。房颤导致重构,使电生理、结构、收缩功能的改变。房颤的早期这些改变可逆,但是持续数月或数年时,这些改变很难再逆转。
9 随着房颤的持续时间延长和心房重构进程进展,肺静脉在房颤的机制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提示在长期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心房重构增加了房颤的起源点,并且不再在肺静脉周围。
10 多项研究报道了射频消融术前后左房的大小的改变,射频消融术后左房缩小10%~20%,可能与心房重构逆转有关。提示早期积极的干预,维持窦性心律,可能防止房颤的慢性化和改善预后。
来源:刘文玲,刘雯. 欧洲和亚太等多个心律学会心房心肌病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suppl. 2): 45-48.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共识:避免夜间医护活动,鼓励探访
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心脏手术术后发生率较高。而这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延迟康复、降低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甚至增加患者病死率。为了提高≥65岁以上术后谵妄患者的管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就此制定了《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如下:1、避免夜间睡眠时间的医护活动;调整夜间给药时间;2、提供大号数字时钟和挂历;3、让患者熟悉环境和相关人员;减肥,司美格鲁肽可能效果最好!柳叶刀Meta分析
12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舍予等联合国内外学者,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络Meta分析表明,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芬特明托吡酯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A)是最佳的减肥药物,其中GLP-1A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效果可能最好。分析显示,与单纯调节生活方式相比,除左卡尼汀外,其他减肥药物都能减轻体重。得心血管病,老大的风险最低!瑞典研究
一项来自瑞典的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在一个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出生顺序不同,心血管和死亡风险也有差别。总体上,老大的心血管事件和冠脉事件发生风险均低于弟弟妹妹。但作为老大,哥哥的总死亡风险高于第2、3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姐姐的总死亡风险仅高于第2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另外,老大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与弟弟妹妹的数量也有一定关联。阜外医院吕滨等研究称,做冠脉CT时,个体化应用对比剂效果好
在做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血管内对比剂的增强程度会影响对冠脉斑块的诊断。近日,阜外医院放射影像中心吕滨教授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做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可以在注射不同浓度对比剂的各种体态患者中,获得一致的对比剂增强效果和成像质量。在这项研究中,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所有患者随机注射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对比剂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预测心衰预后有新指标!盛学者研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一种新型的炎性标志物,倍受关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学者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衰预后相关,与NT-proBNP联合后预测价值更好。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越高,心功能越差、NT-proBNP越高、LVEF越低。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