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中风与心血管病有关(中风诊治需要心脏科医生,欧洲心脏杂志述评)
心脏科医生也应了解中风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并且需要在中风诊疗的所有阶段,包括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长期治疗运用心脏专业知识,去帮助患者。
心房扩大、过度的室上性搏动以及利钠肽升高提示心房心肌病,这些患者应强化或者延长心电图监测。
来源:[1]Wolfram Doehner. Stroke patients need cardiologis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27: 2514–2516.[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 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209-214.[3]Schnabel RB, Haeusler KG, Healey JS, et al. Searching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Poststroke: A White Paper of the AF-SCREE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Circulation, 2019, 140(22): 1834-1850.[4]李延辉,VenkatakrishnaTholakanahalli,Selcuk Adabag,等.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对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71-175.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刊登述评称,心脏科医生要更好地了解中风。 中风不仅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中风是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述评指出,约一半的缺血性中风可能是由心血管病直接引起,大多数其他中风患者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见下图) 实际上,中风通常可能是心血管病的首发事件。因此,中风患者需要心脏科医生的诊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隐匿性卒中国际工作组指出,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5%。
目前,较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多数隐匿性脑卒中属于血栓栓塞事件。这些血栓有可能来源于心脏、反常栓塞以及主动脉弓、颈动脉或脑动脉等部位的非闭塞的动脉粥样斑块。 比如,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55 岁、缺乏易患因素,突然出现的脑卒中应怀疑卵圆孔未闭为其病因,并建议封堵。 中风后房颤筛查白皮书则建议,对于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也需要寻找有无心房颤动的证据。 基于以上认识,该工作组建议,应该把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定为具体治疗目标,并将其定义为无近端动脉狭窄或心原性来源的非腔隙性脑梗死,且有可能需要抗凝治疗。 但目前认为,对于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是否有益,尚未得到证实。但高龄、明显心房增大的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比阿司匹林获益更大。 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患者,不是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指征,但可考虑延长心电图监测。
中风后房颤筛查白皮书还建议,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该至少连续72小时内心电图监测。
在普通心电图、Holter 等常规检测手段未能检查房颤的原因不明脑卒中患者中,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对房颤的检出率为21.7%。
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有新招!宜昌学者研究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简单便捷,为卵圆孔未闭筛查的首选方法。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研究发现,瓦式动作下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心脏右向左分流的分流等级量化更有优势。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敏感度高于心脏超声造影,特异度低于心脏超声。他汀或保肝!170余万人研究
但6月26日,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包含170余万人的队列研究提示,吃他汀,反而有预防肝病的作用。该研究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TriNetX队列、PMBB队列三个队列,经匹配后共纳入178万余人,平均年龄55~61岁。阜外研究: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达五成,需警惕四个危险因素
阜外医院蒋雄京、熊洪良等研究提示,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为51.8%。其中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5%、39.4%和22.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后,通过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均可恢复正常水平,其中6例(3.5%)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柳叶刀:肿瘤免疫疗法导致的严重心肌炎病例大量增加,致死率高达46%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些年来肿瘤领域的一大革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或抗PD-L1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多种癌症的临床预后。然而,这种新型治疗手段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喝全脂牛奶,没问题!
很多人认为,脱脂或低脂牛奶比较健康。不过,近日一项对4150名60岁瑞典人平均随访16年的研究显示,与乳脂摄入少的人相比,乳脂摄入较高的人反而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研究中,乳脂根据检测血脂肪酸水平来衡量。研究还发现,在考虑了年龄、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其他疾病等已风险因素后,较高的乳脂摄入量也与死亡风险增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