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有新指标(上海市肺科医院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自然预后较差的肺动脉高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研究人员在本刊发文报告,对于此类患者,有创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右心房压和无创心肺运动试验中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可很好地预测其预后,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研究者指出,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这两项指标均升高的患者,需加以警惕。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右心房压(HR=1.130)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HR=1.109)是CTEPH患者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ROC曲线显示,平均右心房压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定值为6 mmHg,敏感度为77.6%,特异度为72.2%。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定值为55.61,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91.8%。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平均右心房压> 6 mmHg 以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 55.61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更低。 研究者根据最佳截定值将两个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构建新的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当平均右心房压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均升高时,因急性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为上述两指标均低患者的24.263倍。 该研究回顾性地纳入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1 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首次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按照有无临床恶化事件(急性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发生分为事件组(n=18)和无事件组(n=49)。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肺运动试验。 来源:李文婷,袁平,吴常伟,等. 右心房压力联合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预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670-676.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7.009
AHA新型口服抗凝药紧急情况处理科学声明十大要点:医院应具备抗凝逆转方案,但仅达比加群有抗凝逆转剂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诺沙班是临床常见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但在出血或手术时该怎么处理?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就此发布了关于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急性期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科学声明,称医院应该备有多学科合作的抗凝逆转方案。其中要点如下:1.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时,不建议常规实验室监测,但通过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或凝血酶时间可评估服用达比加群患者的凝血状态。一胖毁所有!中国慢病研究超43万居民分析:健康体重可防12%慢病风险
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阻肺和肝癌是导致我国人群寿命年损失、缩短生命长度的前五位死因,严重影响期望寿命的增长。而体重增加是导致国人疾病负担增加的第六位危险因素。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一项对近43万人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只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减少12%的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阻肺和糖尿病的慢病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7:10:48
0000用 “小夹子”解决二尖瓣反流有章可循!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
二尖瓣反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估计中国需要干预治疗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约750万;>65岁人群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高达19.1%,但超过2/3的患者由于高龄、并发症等危险因素无法手术治疗,5年内死亡率高达50%。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是一项基于导管、经皮介入的缘对缘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夹合反流性二尖瓣的前瓣和后瓣,以纠正二尖瓣反流。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5:41:08
0000老年人该每天喝1.5~2.0升水!西班牙学者建议
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总质量的50%以上。一天中人通过呼吸、汗水、尿液和粪便造成水分损失。因此,为了补偿这些损失,每天至少需要摄入液体。维持液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近期,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对2020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液体摄入建议的文章和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65岁以上的人。研究者建议,老年人每天喝水不能少于1.5L,不能超过2.0升。我国22万糖尿病调查:天津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最高,东北和华北是重灾区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西林教授等对我国近22万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为6%左右,天津最高,达12.85%,吉林、山东、黑龙江和北京的患病率依次位列第2位至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