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管性脑损伤的中老年(易发生认知功能降低,Stroke研究)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期,Stroke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提示: 有心血管风险因素、隐匿性血管性脑损伤的中老年人多会出现认知功能降低。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多因素校正后,INTERHEART风险评分每增加5分,DSS评分显著性减少1分;白质异常高信号增加则DSS评分降低1.9分;存在非腔隙性脑梗死则DSS评分降低3.5分,存在无症状性梗死灶的则DSS评分降低6.8。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心血管病危险评分(INTERHEART评分)的增加,认知功能评分而显著下降,以及有隐匿性血管性脑损伤,如腔隙性脑梗死、无症状脑梗死者也存在认知功能评分的降低。
在认知功能低评分的患者中,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约占15%,中高水平心血管危险指标约占19%,MRI血管性脑损伤约占10% 。
来源:Anand SS, Friedrich MG, Desai D et al. Reduced Cognitive Assessment Scor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etected Vascular Brain Injury. Stroke. 2020, 51(4): 1158-1165.
采用Montreal认知功能评价和SDD检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MRI检测隐匿性血管性脑损伤(白质异常高信号、腔隙性脑梗塞及非腔隙性脑梗死)。用INTERHEART风险评分对心血管危险指标进行评分。
本研究共纳入了7547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成年患者,年龄35-69岁。
0000
相关推荐
糖尿病发病越早,就越危险!中英两项研究
慢性病得病越早,未来麻烦越大,例如2型糖尿病。4月22日,DiabetesCare发表的一项基于开滦研究10万人数据的新分析提示,越早得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全因死亡风险越高。研究者发现,中位随访5.57年期间,与无糖尿病的人相比,45岁前得2型糖尿病的人出现心血管病、中风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分别增加2.21倍、1.99倍、3.79倍。含糖饮料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弗明翰研究最新分析,还降低好胆固醇
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弗明翰心脏研究的最新分析数据,喝含糖饮料会导致血脂异常,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随访4年,与不喝含糖饮料者相比,喝最多含糖饮料的中老年人甘油三酯高4.4mg/dl,而好胆固醇(HDL-C)水平低1.6mg/dl。与很少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含糖饮料的成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增加53%,低HDL发生率高98%。甜味剂,也有害健康!BMJ研究
众所周知,高糖饮食危害健康,替代品——人造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应运而生。超加工食品,如甜饮料、零食和即食食品或乳制品均含有人造甜味剂。近日,英国医学杂志一项针对10万法国成年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食品和饮料中的人造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钾和三氯蔗糖)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9%。而且随着食用量的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会增加。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二级预防,哪个做得更好?安贞医院马长生等研究
12月8日,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的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社区调查研究表明,与我国冠心病患者相比,脑卒中患者中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危险因素控制率也较低。该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患者中,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个二级预防药物、3种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率分别为53%、36.8%、50.6%、70.8%、24%,胆固醇达标率为44%。阜外医院学者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前景诱人
阜外医院吴伟春、王洋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超声分子影像技术是通过将目的分子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声学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声学造影剂,使声学造影剂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的超声分子成像。作者指出,新近出现的血栓靶向造影剂可以与血栓特异结合并深达血栓内部,在血栓性疾病的检出和与诸多疾病的鉴别中发挥着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