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15分钟,就活动3分钟!改善血糖有小妙招
久坐是很多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项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每坐15分钟缓慢步行3分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这项研究共纳入12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体重指数30.2 kg/m2。参与者于试验两个阶段,在静坐的7小时时完成了以下3种情况中的两种:
每6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结果显示,与坐7小时,每1小时走3分钟的情况相比,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的空腹血糖和黎明现象持续时间降低。
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但在黎明前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
与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相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黎明现象程度较低。
而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夜间血糖波动也小。不过3种情况平均血糖水平无变化。
来源:Diabet Med, 2019, 36(3): 376-38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1
相关推荐
中年防高血压,每周运动量要超5小时!美国研究
目前的美国和中国相关指南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4月15日,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要想在中年时防住高血压,年轻人每周运动量要达到指南建议的2倍,即至少5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研究者认为,为了预防高血压,需要提高运动量,对高中生来说尤其要如此,因为从高中步入大学、工作以及成为父母后,休闲时间会被逐渐剥夺,运动机会就会减少了。【一石二鸟】武汉亚心医院医生发现:冠脉CT可同时诊断冠心病和肺栓塞
肺栓塞较为常见,但漏诊误诊率较高,对在心内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的冠心病患者,如何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节省患者费用且减少其X辐射剂量?近期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鲁锦国、杨遇春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有助于诊断冠心病的同时,基本明确诊断肺栓塞。我国学者研究称,65%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漏诊,绝大多数可通过餐后血糖检测筛出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如影随形,然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合并糖尿病。一项在我国成都和重庆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在40-79岁的高血压患者中,近1/3(32%)合并糖尿病,但此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11.2%,意味着在这个高血压患者群中大约有1/5(20.8%)漏诊了糖尿病,漏诊率高达65.1%。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3:11:56
0000中国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专家共识:他汀增加糖尿病风险,但获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根据中国患者的疾病特点,修订了2011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相较于2011版《专家共识》,共识中的更新内容如下:共识指出,基于疗效、耐受性及治疗费用的考虑,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LDL-C水平降低30%~50%,适合于我国多数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处理房颤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决奈达隆优于索他洛尔!JAHA研究
房颤消融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很常见,因此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JAHA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融后应用决奈达隆比索他洛尔更有效、更安全。随访12个月,研究发现,与索他洛尔治疗的患者相比,房颤消融后使用决奈达隆治疗的患者心血管住院风险较低,主要是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的住院率较低。索他洛尔治疗的患者相比,决奈达隆治疗的患者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血管住院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