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优质蛋白(也可防心血管病,国际血脂专家组立场文件)
疫情期间,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早上不许吃粥,而蛋白质是抵抗病毒最最关键的食物。要喝足够的牛奶,吃足够的鸡蛋,隔三差五吃一块牛排,是抗疫的最好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都是蛋白质构成的。 而2020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就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强调优质蛋白。 近期,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也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和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可预防心脏病。 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提出了蛋白来源金字塔(下图):位于最顶端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类、坚果),其次是鱼肉,往下依次是鸡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红肉,加工红肉垫底。
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的蛋白来源金字塔
专家组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天植物蛋白摄入量应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减少红肉的摄入,每周最多吃3份红肉,每天红肉来源的热量不超过100 kcal。 猪牛羊肉要少吃 国际血脂专家组指出,红肉增加心血管风险,主要与其非蛋白成分(脂肪酸)有关。当然,红肉的烹饪方法和保存也很关键。 每天肉类、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分别每增加100 g、100 g、50 g,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0%、13%、11%。 专家组建议,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可用禽肉或鱼肉替代红肉。 奶制品(尤其乳清蛋白)吃得越多,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越低。 每天用一份坚果、低脂奶制品、禽肉、鱼肉替代一份红肉,冠心病风险可分别降低20%~30%、13%、19%、24%。 每天用一份禽肉、鱼肉、坚果、低脂奶制品、全脂奶制品替代一份红肉,中风风险可分别降低27%、17%、17%、11%、10%。 优质蛋白可减轻体重 专家组指出,蛋白可能有助于防止体重增加,这主要与蛋白的产热作用和增加饱腹感有关。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肥胖,一般人群每天可吃25~43 g植物蛋白以及吃标准蛋白(首选植物蛋白)饮食(0.8 g/kg/d)或高蛋白饮食(1.4 g/kg/d),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不应≥42 g。 但是,肾病患者应避免吃高蛋白饮食。 植物蛋白可降低坏胆固醇 专家组指出,目前的指南强调,在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血脂代谢异常时,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是治疗的基础。因此,很多人对于用植物蛋白来预防心血管病充满兴趣,但机制尚不明确。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血脂代谢异常,每天可摄入15~52 g植物蛋白,这样可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分别降低12%~20%、14%~22%、3%~6%。 优质蛋白可降低血压 专家组指出,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表明,蛋白摄入越多,血压越低;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显示,某些特殊的氨基酸可能有降压作用,例如谷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精氨酸。 专家组建议,每天摄入20~50 g大豆蛋白或28~70 g乳清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 坚果可防糖尿病 专家组指出,每天摄入14.2~68 g坚果,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而每周吃1~7份红肉或加工肉,2型糖尿病风险最高可增加50%。 近期公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强调平衡膳食模式,建议各种来源的蛋白摄入量如下: 每周摄入300~525 g鱼类(煮、蒸最佳); 每周吃鸡蛋3~6 个,同时注意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不宜过多; 每天食用大豆25 g(相当于南豆腐125 g 或豆腐丝50 g); 坚果类适量,每周50~70 g; 每天喝液态奶150~300 g(常见袋装牛奶为180 ml;盒装为250 ml)。 每天摄入畜禽类40~75 g,红肉(如猪、牛、羊肉类)摄入量不宜过多; 来源:[1]The Impact of Type of Dietary Protein, Animal Versus Vegetable, in Modify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ipid Expert Panel (ILEP). Clin Nutr, 2020 May 26.[2]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物理疗法优于注射激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通常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实践指南强烈推荐该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糖皮质激素注射比物理治疗使用得更频繁,应用物理疗法的人数在大幅下降。近日,新英格兰医学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物理治疗比糖皮质激素注射更有效。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4:36:51
0000安贞医院学者称:十个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有一人卒中,1/3为出血性卒中
北京安贞医院毕齐等研究发现,在青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卒中较常见,尤其左心IE患者,此类卒中患者均有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赘生物。本研究发现,IE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为11.6%,所有卒中患者中60%明确为脑梗死。卒中使青年IE患者死亡风险增加7倍。在本研究中,所有卒中患者心内膜炎均累及左心,左心心内膜炎患者更易发生卒中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股动静脉瘘防治的阜外经验
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介入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增加,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股动静脉瘘较为常见。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沈晨阳、张永保等总结了12例股静脉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研究者指出,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是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7:21:28
0000英研究再度证实:适度饮酒是谎言
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饮酒怎么样?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酒精和吸毒占到了7.7%,居第五位。而近期一项英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周饮用1瓶酒的罹患癌症风险,与女性每周吸10支烟,或男性每周吸5支烟相当。这里的一瓶酒,定义为含80g纯酒精。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9:47
0000BMJ:原因不明的体温升高预示死亡风险高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人体基础体温个体差异变化并不是由于测量误差或环境因素造成的,而是与人口学特征、伴随疾病以及生理状况有关。而原因不明的体重升高意味着死亡风险高。研究者指出,个体体温与被测量者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与新陈代谢和肥胖有关。本研究中,老年人群体温最低(–0.021℃每10岁,非洲裔美国女性的体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