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优质蛋白(也可防心血管病,国际血脂专家组立场文件)
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的蛋白来源金字塔
专家组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天植物蛋白摄入量应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减少红肉的摄入,每周最多吃3份红肉,每天红肉来源的热量不超过100 kcal。 猪牛羊肉要少吃 国际血脂专家组指出,红肉增加心血管风险,主要与其非蛋白成分(脂肪酸)有关。当然,红肉的烹饪方法和保存也很关键。 每天肉类、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分别每增加100 g、100 g、50 g,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0%、13%、11%。 专家组建议,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可用禽肉或鱼肉替代红肉。 奶制品(尤其乳清蛋白)吃得越多,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越低。 每天用一份坚果、低脂奶制品、禽肉、鱼肉替代一份红肉,冠心病风险可分别降低20%~30%、13%、19%、24%。 每天用一份禽肉、鱼肉、坚果、低脂奶制品、全脂奶制品替代一份红肉,中风风险可分别降低27%、17%、17%、11%、10%。 优质蛋白可减轻体重 专家组指出,蛋白可能有助于防止体重增加,这主要与蛋白的产热作用和增加饱腹感有关。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肥胖,一般人群每天可吃25~43 g植物蛋白以及吃标准蛋白(首选植物蛋白)饮食(0.8 g/kg/d)或高蛋白饮食(1.4 g/kg/d),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不应≥42 g。 但是,肾病患者应避免吃高蛋白饮食。 植物蛋白可降低坏胆固醇 专家组指出,目前的指南强调,在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血脂代谢异常时,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是治疗的基础。因此,很多人对于用植物蛋白来预防心血管病充满兴趣,但机制尚不明确。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血脂代谢异常,每天可摄入15~52 g植物蛋白,这样可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分别降低12%~20%、14%~22%、3%~6%。 优质蛋白可降低血压 专家组指出,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表明,蛋白摄入越多,血压越低;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显示,某些特殊的氨基酸可能有降压作用,例如谷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精氨酸。 专家组建议,每天摄入20~50 g大豆蛋白或28~70 g乳清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 坚果可防糖尿病 专家组指出,每天摄入14.2~68 g坚果,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而每周吃1~7份红肉或加工肉,2型糖尿病风险最高可增加50%。 近期公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强调平衡膳食模式,建议各种来源的蛋白摄入量如下: 每周摄入300~525 g鱼类(煮、蒸最佳); 每周吃鸡蛋3~6 个,同时注意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不宜过多; 每天食用大豆25 g(相当于南豆腐125 g 或豆腐丝50 g); 坚果类适量,每周50~70 g; 每天喝液态奶150~300 g(常见袋装牛奶为180 ml;盒装为250 ml)。 每天摄入畜禽类40~75 g,红肉(如猪、牛、羊肉类)摄入量不宜过多; 来源:[1]The Impact of Type of Dietary Protein, Animal Versus Vegetable, in Modify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ipid Expert Panel (ILEP). Clin Nutr, 2020 May 26.[2]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疫情期间,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早上不许吃粥,而蛋白质是抵抗病毒最最关键的食物。要喝足够的牛奶,吃足够的鸡蛋,隔三差五吃一块牛排,是抗疫的最好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都是蛋白质构成的。 而2020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就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强调优质蛋白。 近期,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也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和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可预防心脏病。 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提出了蛋白来源金字塔(下图):位于最顶端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类、坚果),其次是鱼肉,往下依次是鸡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红肉,加工红肉垫底。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戴口罩放大吸烟危害,或恶化心血管健康!希腊研究
吸烟成瘾是种病,疫情期间戴口罩也拦不住烟民喷烟吐雾。而近日一项来自希腊的研究表明,戴口罩期间不论是吸香烟还是时髦的电子烟,均会放大危害。研究发现,喜欢抽传统香烟者,吸入的一氧化碳增加最为明显。抽电子烟者,不戴口罩抽和戴口罩抽,吸入的一氧化碳均比基线水平的1.15ppm有所增加。而与不戴口罩时相比,吸烟者戴口罩8小时后,脉搏波速度、增强指数和收缩压均升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9:41:000000高龄老人,该胖一些!中国2.7万高龄老年20年研究
俗话说得好,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最近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等对2.7万余国人追踪20年的研究提示,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略胖一点,即超重和轻度肥胖,死亡风险反而降低。作者称,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龄老人营养状况较好的一个指标,该项研究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营养好的益处超出了体重指数升高造成的危害。杨进刚阜外2023-09-26 11:10:240000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Circulation子刊外周动脉疾病文章
近日,Circulation子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疾病,称为多血管疾病,增加了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葛均波院士等在本刊发表的《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也指出,由于学科的细分,以冠脉疾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等被列入不同的学科,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不同科室分别进行管理,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美研究称,≥75岁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
自2011年以来,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大多数≥7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了更有效的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治疗。近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接受急诊PCI的≥75岁的STEM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入院血糖高,冠脉介入后住院死亡风险增3倍!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
阜外医院袁晋青、许连军等研究发现,入院高血糖预示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差。研究发现,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较高,高血糖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使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倍,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