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特高的人或应低碳饮食(BMJ子刊分析颠覆现行指南)
经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特别高(≥ 4.7 mmol/L),其中同合子患者血中坏胆固醇水平是正常人的4~6倍,杂合子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一般人增加3.5~16倍,且30岁左右时冠心病风险升高最为明显。 对于这样的患者,过去80年来一直注重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因此各种指南均建议吃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建议这类患者尽量避免吃肉、鸡蛋、奶酪、椰子油等。 这样的饮食建议是基于“饮食-心脏假说”得出的,即认为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导致血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冠心病风险。 然而,近期BMJ循证医学子刊发表的一项由八国研究人员开展的分析发现,“饮食-心脏假说”并没有证据支持,而且,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也并不能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相反,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低碳饮食才是相对健康的饮食。 研究者通过汇总分析现有研究后发现,某些出现冠心病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型,即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以及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或者容易出现凝血障碍。 胰岛素抵抗型其实就是合并代谢综合征,这类患者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低碳饮食对其最有效,可显著降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脂蛋白(a)、体重、炎症标志物、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 因此,研究者建议,有胰岛素抵抗征象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知晓低碳饮食的益处。 他们认为,该分析结果为在胰岛素抵抗型或有高凝风险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评估低碳饮食是否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南大学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等指出,我国普通人群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相对较低,一项江苏研究显示标化患病率为0.18%;但在冠心病患者中这类患者则相对常见,检出率为3.5%~3.9%。 来源:[1]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an Evidence-Free Zone.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0. DOI:10.1136/bmjebm-2020-111412[2]彭道泉,赵水平. 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疗现状及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411-416.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首次报告中国患者从发病至急诊介入时间:平均5.5小时,远远长于美国和日韩
中国医学科学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近期公布了一项新的分析。该研究发现,对于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接受急诊介入治疗,从症状发作到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5小时,明显长于其他国家的数据。研究也发现,越晚开通冠状动脉,再灌注效果也就越差。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3:55:24
0001身体使用糖的能力越差,心血管风险越高!Diabetes Care瑞金医院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可能大于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不足,表现为肌肉和脂肪组织不能利用血里的葡萄糖。阜外学者发现心原性猝死高危人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晓丽、杨易剑等研究发现,近40%的室壁瘤患者的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这类患者的预后较差,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则预后更差,心原性死亡率高达38.5%。阜外医院何建国等:2018年肺血管病学有七大进展值得关注
肺血管病学是一门研究肺血管病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相关基础、转化和精准医疗的重要临床学科。近日,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何建国、全睿琳在本刊就2018年肺血管病学的进展进行了阐述。1.在肺栓塞低危人群中应用肺栓塞排除标准不劣于常规诊断策略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的应用一直以来争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