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依然最好(453个试验21种降糖方案大比拼)
糖代谢调整药物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明确临床获益证据的药物。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SGLT-2抑制剂可减少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或终末期肾病果。
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研究发现,低心血管风险患者单用还是联合其他药物的的血管结局相似。
研究发现,对于低心血管风险患者,初始应用何种降糖方案效果没有差异,初始应用二甲双胍是合理的。
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高心血管风险患者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还是GLP-1激动剂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而且在低心血管风险患者中,初始应用不同药物的死亡率和血管结局没有差异。
近日,《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迄今为止最大的型糖尿病药物Meta分析,纳入453个试验,涉及9类降糖药物的21种降糖方案,包括单一用药、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以及单一用药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效果比较。
[2] 高秀芳,李勇,葛均波,等. 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循环杂志,2020, 35:231-238.
[1]Tsapas A, Avgerinos I, Karagiannis T,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lucose-Lowering Drugs for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Ann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 30].
初始应用所有降糖药物,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均与二甲双胍一样。
来源:
而由葛均波、霍勇、李勇等牵头中国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和神经病学领域专家组制定的《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指出: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最有效,而联用磺脲类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合胰岛素会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中青年高血压,痴呆风险高!广东学者研究
中山大学眼科专家何明光等开展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在中青年时期诊断高血压的人,未来出现脑萎缩或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老年时期才出现的高血压没有这个风险。中国CDC慢病中心研究称,喝酒虽可避免7.7万人死亡,但导致38.1万死亡;饮酒让中国男士减寿0.77岁
一些研究支持适量饮酒对预防心脏病有益。还有研究发现红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更多的研究称,饮酒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如癌症、车祸等。近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慢病中心估算,饮酒虽然避免了7.65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但导致了38.12万人因中风和癌症死亡。总体而言,饮酒让我国居民减寿0.43岁,让男士减寿0.77岁。血压控制不佳,加药还是加量,答案并不简单!美国真实世界研究
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吃着降压药血压还是控制不住,此时是应该加用另外一种降压药还是原有降压药物加量呢?10月5日,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为进一步控制血压,大约3/4的患者选择加大药物剂量。虽然在降压方面不如增加药物种类,但依从性较高。超重或肥胖者,35岁就该查糖尿病!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声明
3月16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筛查声明草案,建议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开始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年龄放低,从40岁提前到35岁。草案指出,对于无糖尿病症状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应从35岁起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直至70岁。协和医院学者研究称,有他汀不良反应也不能停用,继续应用可降20%死亡风险
他汀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但有部分患者因肌病、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而停用他汀或改用其他降脂药物。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张化冰等发表在《内科学年鉴》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不可取。研究发现,当出现他汀不良反应后,继续应用他汀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1:15:4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