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或肥胖者(35岁就该查糖尿病,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声明)
对于初次筛查时血糖正常者,目前尚不明确最佳的筛查间隔。队列和模型研究表明,每3年筛查一次可能是合理的策略。ADA和AACE也建议筛查间隔为3年。
草案指出,对于无糖尿病症状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应从35岁起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直至70岁。
3月16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筛查声明草案,建议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开始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年龄放低,从40岁提前到35岁。
来源:
在预防策略方面,工作组指出,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二甲双胍都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但二甲双胍目前并未被FDA批准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
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工作组建议更早、在体重指数更低的情况下开始筛查。
美国疾控中心、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等其他医学组织也支持超重或肥胖人群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但对于患者年龄或其他危险因素的考量有所不同。
工作组专家指出,糖尿病筛查年龄放低,与流行病学数据发生变化有关。目前,在年轻人群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年轻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AACE则建议,年龄≥45岁的所有成年人,不论有无危险因素,应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所有有危险因素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应筛查糖尿病。
对于体重指数≥30 kg/m2的成年人,工作组建议给予多方面的强化行为干预。对于体重指数>25 kg/m2、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建议强化行为咨询干预。
例如,ADA建议,年龄≥45岁的所有成年人不论有无危险因素,至少有1个危险因素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不论年龄大小,均应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
[2]Jonas DE, et al.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ccessed March 16, 2021.
除了超重和肥胖,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年龄较大、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工作组专家指出,当患者有危险因素,且其年龄超过或低于某一学术组织建议开始筛查的年龄时,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判断而定。
[1]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Draft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March 16, 20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中国标准简单且诊断效能高!赵水平点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防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以及早发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我国普通人群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相对较低。江苏营养研究数据显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0.28%,但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则相对常见,检出率可高达4%。早期筛查及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美国发布学习型医疗体系声明!胡盛寿院士两年前曾发表专题演讲
2018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呼吁构建新时代学习型医疗体系。他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对医疗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配置不合理并存的现状,为提升医疗服务治疗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是我们“理性和有必要”的选择。近日,美国心脏协会也发表科学声明称,要实现人群心血管健康,在零级预防上需要加倍努力,也提出建立有利于实现最佳心血管健康的学习型医疗系统。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6:31:58
0000阜外医院病例:中年女性乳腺癌放疗,20年后需要心脏移植
一例57岁女性患者因“间断性胸闷、气促,伴全身水肿10个月”入院。患者在20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并行放射治疗(剂量不详)。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双侧胸腔及腹腔积液,左肺尖斑片影,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磨玻璃、索条状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左侧胸膜增厚;心血管表现为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沉着可能,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中大量反流。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多发钙化斑块。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0:59
0000卫计委发布青霉素皮试专家共识:β阻滞剂和ACEI影响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救治,皮试前应停用至少24 h
从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如今,青霉素类抗生素一直占据很重要的临床地位。为了更好预防青霉素可能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纠正临床现存分歧和错误做法,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近期组织多学科专家,撰写并发布了《2017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其中要点如下:两指标预测心衰院内死亡风险有奇效!盛研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高。近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学者发表研究称,胱抑素C水平增高提示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并指出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估较单独NT-proBNP预测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