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或肥胖者(35岁就该查糖尿病,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声明)
草案指出,对于无糖尿病症状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应从35岁起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直至70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3月16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筛查声明草案,建议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开始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年龄放低,从40岁提前到35岁。
工作组专家指出,当患者有危险因素,且其年龄超过或低于某一学术组织建议开始筛查的年龄时,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判断而定。
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工作组建议更早、在体重指数更低的情况下开始筛查。
工作组专家指出,糖尿病筛查年龄放低,与流行病学数据发生变化有关。目前,在年轻人群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年轻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例如,ADA建议,年龄≥45岁的所有成年人不论有无危险因素,至少有1个危险因素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不论年龄大小,均应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
美国疾控中心、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等其他医学组织也支持超重或肥胖人群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但对于患者年龄或其他危险因素的考量有所不同。
除了超重和肥胖,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年龄较大、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对于初次筛查时血糖正常者,目前尚不明确最佳的筛查间隔。队列和模型研究表明,每3年筛查一次可能是合理的策略。ADA和AACE也建议筛查间隔为3年。
[1]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Draft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March 16, 2021.
AACE则建议,年龄≥45岁的所有成年人,不论有无危险因素,应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所有有危险因素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应筛查糖尿病。
在预防策略方面,工作组指出,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二甲双胍都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但二甲双胍目前并未被FDA批准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
来源:
对于体重指数≥30 kg/m2的成年人,工作组建议给予多方面的强化行为干预。对于体重指数>25 kg/m2、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建议强化行为咨询干预。
[2]Jonas DE, et al.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ccessed March 16, 2021.
世界心脏日新闻发布会:健康是一种责任
2015年“世界心脏日”当日,由世界心脏日(中国区)组委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脏,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都应做出理智选择”。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3:11:100000国家卫健委“健康口腔行动”发布,减糖、戒烟护牙,成人每天应刷牙2次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该方案建议,要保持强口腔健康,要减糖和戒烟。首先是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其次,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包括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要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6:370000吃饭快,让人胖!邵逸夫医院研究
肚子胖或全身胖仅仅是因为久坐不动?不过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嘉强、吴楠等对644位居民进行的研究表明,吃饭快也是个“推手”!研究发现,吃饭快的人体重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均比细嚼慢咽的人都要大。进一步考虑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每周体力活动水平及主食摄入量之后,吃饭快的人,会增加66%的腹型肥胖的风险,增加65%的内脏型肥胖风险。BMJ: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得不偿失
用哪种油炒菜最健康?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当然是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了,总不会是油腻腻的肥肉吧。不过近期发表于英国老牌杂志BMJ的一项研究结果却表明,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并没有阻遏心血管风险,也未能延年益寿。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饮食-心脏假说”推测,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可降低血胆固醇,自然取代饱和脂肪足足的动物油将会降低心血管死亡。“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