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可防心脏病(美国近21万人追踪32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6月15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对各种健康饮食模式依从率越高,长期心血管病发生风险越低。 校正多个变量的分析显示,在最长32年的随访期间,4种健康饮食评分(健康饮食指数-2015、替代地中海饮食评分、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替代健康饮食指数)处于最高五分位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14%~21%。 这4种健康饮食评分每增加25个百分位数,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降低10%~20%。 健康饮食评分越高,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均越低。 敏感性分析显示,在不同种族/民族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亚组人群中,健康饮食评分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间的负相关关系均保持一致。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支持2015-2020年美国饮食指南的建议,即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喜好选择多种健康饮食模式。 他们表示,没有一种通用的最佳饮食适用于所有人。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饮食喜好和传统习惯,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各种健康食物来保持健康的平衡饮食模式。 各种健康饮食模式的具体组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一些共同的食物,例如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少吃红肉、加工肉和添加糖。 近期发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强调,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有效方法。 该指南提及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指: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12 种及以上食物。
该研究纳入的3个队列分别为护士健康研究、护士健康研究Ⅱ、卫生专业人士随访研究,一共纳入近21万名成年人,总随访时间为5 257 190人年,最长随访达32年。 来源:[1]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Eating Pattern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20.[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美更新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指南:≥13岁者诊断标准同成年人,建议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
时隔13年后,美国儿科学学会(AAP)更新了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筛查和管理指南。与2004年指南相比,新指南有五大变化:1、新指南:儿童青少年仅需每年在预防(健康)门诊中常规检测血压。删除:2004年指南要求患者在任何医疗机构就诊时随时检测血压,比如急诊就诊或看牙医时。阜外医院华伟和樊晓寒点评四种新型心衰器械治疗:药物联合器械植入是未来方向
治疗心衰很有挑战,阜外医院华伟、樊晓寒指出,优化药物联合个体化的器械植入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方向,并就当前器械治疗慢性心衰的新进展在本刊进行了阐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多位点起搏技术将有更好应用前景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中重度心衰患者再入院率、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并且相关指南也做了明确推荐。鱼油可防心血管病!柳叶刀子刊Meta分析
对于鱼油(ω-3脂肪酸)是否可改善心血管预后,目前的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7月8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鱼油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其中,二十碳五稀酸(EPA)对心血管风险的降低作用优于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治疗。这说明,EPA和DHA对心血管风险的降低作用存在差异。阜外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要注意!升主动脉逐渐增宽者再次手术风险高
阜外医院王浩、张金萍等研究提示,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宽,增宽者的所占比亦增大,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mm患者行再次手术和发生升主动脉事件的风险较高。随着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访年限的增加,术后升主动脉内径整体呈增宽趋势,6年内其增宽不明显,在6年以上,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显著。导管消融心包填塞发生率千分之二,应尽早识别并心包穿刺引流
王祖禄、孙鸣宇等发表研究显示,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患者并发心包填塞发生率0.2%。研究纳入12959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患者,并发心包填塞30例(0.2%),29例(96.7%)为在导管室诊断的早发心包填塞,1例(3.3%)为术后1小时发生的延迟心包填塞。其中房颤消融2409例,发生心包填塞19例(0.8%),房颤相关的心包填塞占63.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