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可防心脏病(美国近21万人追踪32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6月15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对各种健康饮食模式依从率越高,长期心血管病发生风险越低。 校正多个变量的分析显示,在最长32年的随访期间,4种健康饮食评分(健康饮食指数-2015、替代地中海饮食评分、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替代健康饮食指数)处于最高五分位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14%~21%。 这4种健康饮食评分每增加25个百分位数,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降低10%~20%。 健康饮食评分越高,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均越低。 敏感性分析显示,在不同种族/民族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亚组人群中,健康饮食评分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间的负相关关系均保持一致。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支持2015-2020年美国饮食指南的建议,即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喜好选择多种健康饮食模式。 他们表示,没有一种通用的最佳饮食适用于所有人。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饮食喜好和传统习惯,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各种健康食物来保持健康的平衡饮食模式。 各种健康饮食模式的具体组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一些共同的食物,例如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少吃红肉、加工肉和添加糖。 近期发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强调,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有效方法。 该指南提及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指: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12 种及以上食物。
该研究纳入的3个队列分别为护士健康研究、护士健康研究Ⅱ、卫生专业人士随访研究,一共纳入近21万名成年人,总随访时间为5 257 190人年,最长随访达32年。 来源:[1]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Eating Pattern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20.[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大连市中心医院学者称,使用呼吸机可改善呼吸暂停患者右心功能
大连市中心医院毋健、夏晓虹等发表研究称,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对于中度(15次/h<AHI<30次/h)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无糖尿病史者糖化血红蛋白高也有预测价值!阜外医院冠脉介入研究
阜外医院高立建、王欢欢等研究表明,在接受PCI的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中,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研究者指出,在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中,常规应用HbA1c来识别有事件风险的患者具有重要价值。【ACC传真】每周打针降脂,也可预防冠心病
近年来,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成了国际大型心血管会议上的“明星”药物。研究表明,这类新型降脂药物有显著的降脂效果。与他汀、贝特、烟酸等降脂药物不同的是,PCSK9抑制剂为长效皮下注射剂型,只需半个月或一个月注射一次。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07:51
0000肝纤维化程度,也可预测冠脉介入疗效!阜外医院李建军等多中心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评分与各种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有关。阜外医院李建军等联合北京宣武医院、安贞医院学者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来说,肝纤维化评分较高提示预后不良,说明肝纤维化评分可作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术前风险分层的新工具。广州番禺中心医院研究称,区域协同心梗救治网络可大幅缩短救治时间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陈国钦等报告,对于不能到可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首次就诊、需要转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IM)患者,与常规转诊相比,区域性协同胸痛中心可将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的时间从149分钟缩短至115分钟(缩短34分钟),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从105分钟缩短至69分钟(缩短36分钟),总缺血时间平均从367分钟缩短至325分钟(缩短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