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烟导致冠心病死亡在增加(中国医大一院研究)
男性和女性因二手烟引起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的变化在各区域相似。
在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男女因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以每年降低0.4%、4.0%、4.9%和2.1%的速度下降。可见,中国的下降率最低。
在每个年龄组中,日本因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最低。
在2017年,中国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
在本研究中,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因烟草暴露引起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率的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中国因吸烟导致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死亡率的增长幅度最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比较1990年至2017年间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上由烟草暴露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死亡数据来自《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
在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由二手烟引起的冠心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每年下降3.8%、4.1%和1.6%,但在中国没有显著的趋势变化。
另外,在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吸烟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研究者强调,年龄是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长期吸烟导致血管损伤;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下降。
本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病病死亡率较高,研究者认为可能是我国控烟工作开展较晚所致,并建议将老年人列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优化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老年人筛查和管理工作。
日本、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因吸烟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每年显著下降4.2%、5.1%和2.2%。而在中国,由吸烟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加了0.6%。
不吸烟者也在经受二手烟的危害!
由二手烟引起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的死亡率同样如此。
因此,在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由二手烟导致的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有显著下降趋势。
在中国同一出生队列中,因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30-34岁年龄组的7.38/100,000人迅速上升到75-79岁年龄组的360.15/100,000人。
该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归因于二手烟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以每年降低1.2%、3.8%、3.9%和1.8%的速度下降。
中国是烟民大国。烟草暴露是心血管病及其死亡的主要因素。随着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及戒烟措施的实施,与吸烟有关的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如何?
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发表研究比较了1990年至2017期间中国与日本、美国以及全球范围的烟草暴露归因死亡率,发现其他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心血管死亡率均呈现逐年显著下降,虽然中国也有下降,但是中国由吸烟引起的心血管死亡率下降率最小,由吸烟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加了0.6%。
来源:Wu X, Zhu B, Xu S, Bi Y, Liu Y, Shi J.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for 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tobacco exposure in China, Japan, USA and world. BMC Public Health. 2020, 20(1):888. Published 2020 Jun 8.
60岁以前,中国、日本、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死亡率差异较小,但60岁以后差异扩大。
确诊肺栓塞后,该如何管理?欧洲多学会立场文件
治疗急性肺栓塞,远不止早期的抗凝。即使在急性肺栓塞确诊后,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尤其是1年内,如大出血、静脉血栓复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2月7日,欧洲多个学会发布立场文件,提出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最佳随访策略。工作组提出了行动倡议,建议对肺栓塞患者进行终生管理。工作组强调,在发病早期,就应有针对性地管理危险因素,优化抗凝治疗,以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5:30:47
0000口腔问题增加心血管、脑卒中、癌症风险
口腔清新整洁,不仅是礼仪问题,更是健康问题,牵涉心脑肾,还有癌症预防问题。比如会增加食管癌、胆囊癌风险。一项纳入65000余位女性的研究显示,有过牙龈炎病史的女性在更年期后患癌症的风险比其他群体高14%,其中与食管癌和胆囊癌最为相关。而之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社干等发表的研究证实,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短信提醒支架和心梗患者能预防疾病复发吗?Circulation子刊发表阜外医院牵头、37家医院参与的研究,研究者获国际学者奖
移动医疗(mobilehealth)的概念很火,用手机传递医疗信息,不但便捷、高效,而且省钱。而且我国是手机大国,能否用短信提醒的方式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用药行为,并改善血压、血脂等指标?2019年4月6日,《Circulation心血管质量和循效研究》杂志刊登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实施的多中心CHAT研究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54:12
0000北京地区九成居民维生素D 缺乏
缺乏维生素D,不仅骨骼不强健,而且还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炎症反应以及血脂异常等发生风险。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宁志伟等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近九成居民缺乏维生素D,有一半多居民严重缺乏,特别是女性、20岁以下青少年和80岁以上老年,特别在冬季和春季更为严重。研究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应该在公共健康层面采取干预措施。吃饱和脂肪升高胆固醇,是人体正常反应!挪威科学家新观点
一直以来,我们将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视为不健康饮食。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比,饱和脂肪酸通常会增加血坏胆固醇(LDL-C)水平,而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三位挪威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进食饱和脂肪酸后,健康人坏胆固醇升高可能是正常反应,而不是病理反应。作者指出,身体的细胞通常能够根据饮食脂肪的变化来调节胆固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