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运动可保护膝关节(美国10年随访研究)
那些缺乏运动的人,年龄更大,更胖,膝关节疼痛更多见,大学教育程度比例更低,肌肉无力及抑郁更常见。
来源:
指南,推荐患者每周定期锻炼2~3次,逐渐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1] Chang AH, Lee JJ, Chmiel JS, Almagor O, Song J, Sharma L. Association of Long-term Strenu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tensive Sitting With Incident Radiographic Knee Osteoarthritis. JAMA Netw Open, 2020,3(5):e20404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体重过重、膝关节受损或手术史、衰老及慢性膝关节症状都会增加膝关节炎风险。有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也总是不愿意做些剧烈一点的运动,认为有损膝关节。事实有时候总超乎想象。
研究发现,长期中低强度运动可降低31%的10年X线诊断的膝关节炎风险,剧烈运动可降低25%的风险。
对于膝关节活动度受限者,关节活动度锻炼可作为有氧运动和肌力锻炼的有效补充。
[2] 膝骨关节炎运动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20,100(15): 1123-1129.
在这项研究中,有49.7%的人8年未进行过剧烈运动,42.5%的人经常久坐不动。
美国这项研究共纳入1194例膝关节高危人群,相对有轻微症状但膝关节功能较好。其中女性58.4%,平均年龄58.4岁,平均体重指数26.8 kg/m2。其中的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网球、跳舞、滑雪等。随访10年期间,13%的人经X线检查确诊得了膝关节炎。
研究者指出,膝关节炎高危患者可安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医务人员可考虑在早期将体育锻炼作为膝关节炎高危人群干预的一部分。
指南指出,运动治疗可减轻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并降低跌倒风险。只是偶尔带来有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
近日发表的国内首部《膝骨关节炎运动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也指出,无论患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运动治疗应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一线治疗方法。
研究也发现,久坐与关节炎无关。
美国西北大学学者10年随访研究表明,长期中等强度剧烈运动并不会增加高危人群膝关节炎罹患风险,反而可能有保护作用。
南京鼓楼医院徐标等内科学年鉴刊文称:生物可吸收支架安全性堪忧!增加支架血栓和心梗风险
今年9月8日,雅培公司宣布,在全球各国停止销售该公司生产的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原因为“销售量低”,在全球范围内Absorb的销售额不足雅培所有支架销售额的1%。实际上,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销售量低,其安全性备受业界关注。今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以信件的形式告知医疗工作者生物可吸收支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欧洲心律协会2016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指南更新要点:部分瓣膜病房颤也可使用
近期,欧洲心律协会(EHRA)更新了2013版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指南,其中要点有以下十点。1.新指南指出,瓣膜病性房颤是指植入机械瓣后或有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房颤。但在NOAC相关临床试验中,包含了一部分其他类型的瓣膜病,比如严重的主动脉狭窄、二尖瓣修复术后、主动脉脉瓣成型术或TAVI术后、生物瓣(除外术后前三个月)等,这些患者应用NOAC也是合适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专家共识的十大要点:四分之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50%
冠心病与颈动脉狭窄共患率不低,在冠脉病变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达25.4%;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为13%~86%。为了能够促进临床实践更好地处理这两种疾病并存情况,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专家共识组近期发布了《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以下为其中要点:我国居民外出就餐率持续攀升,为肥胖/超重一大主因
近年来,国人对于外出就餐习以为常。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学者分析发现,从2004年至2011年的7年期间,我国城市居民的外出就餐率由16.03%上升到18.30%,农村居民由6.05%上升到11.09%。而且在此期间,城市居民外出就餐率始终高于农村居民,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缩小。从饮食结构来看,在2011年,城乡居民外出就餐时对蔬菜、红肉、家禽、水产品的摄入无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9:35
0000“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