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整体思维(建立疾病防治全景管理模式,葛均波讲述泛血管疾病综合防治)
去年,葛均波院士牵头发表了《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
近日,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0)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了泛血管医学。
声明也指出,泛血管医学是基于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理念的新兴学科,应围绕“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和“协同创新、交融式研究”的模式进行建设。
葛均波院士表示,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将临床理念实现为建立中国泛血管疾病全景管理模式。建立泛血管临床信息库、泛血管影像资料库、泛血管生物样本库。
来源:杨靖,王克强,霍勇,等. 泛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科学声明.中国循环杂志,34:1041-1047.
将患者的组学特征、影像学特征通过医学中心统一管理与共享。同时建立泛血管疾病的行业协作组织,建立项目推进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物联网和诊疗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实现疾病的早诊、早防和早治疗,最终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人类”的目标。
声明建议构建泛血管疾病的防治平台、研究平台和产业平台,从基础到临床不同层面探索泛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有效防控策略,整合三级诊疗体系,建立疾病中心进行“防治康养”全程管理。
泛血管医学是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重新和统一认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
他还提出基于综合评估的“泛血管健康指数”,是将泛组学概念,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组学等,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生成“中国泛血管健康指数”,对未来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治疗进行个体化指导。
“泛血管疾病”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单个疾病研究的局限性,推动临床医师能够整体评估患者,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声明建议,应当改变当今以“以疾病为中心”和“以临床事件为中心”的防治模式,泛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
音乐是良药!每日30分音乐可预防心梗后事件
好音乐是心脏良药。近日,ACC2020/WCC塞尔维亚学者报告的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称:心梗后早期出现胸痛的患者,每天听30分钟喜欢的音乐,不仅会让焦虑、胸痛有所消散,而且还会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们相信,音乐疗法不仅仅局限于心梗后早期出现心绞痛患者,而是对所有心梗后患者都有获益。”研究者说。这项研究在随访7年时发现,长期每日听音乐的患者,焦虑评分降低了1/3,心绞痛症状减少了1/4。JAMA刊发Meta分析:维生素D不能预防心血管病
既往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部分观察性研究也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然而,6月19日JAMA发表的一项覆盖21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给出了否定答案:维生素D并没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普通人群中,补充维生素D与吃安慰剂一样,并不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心率越快!郑昕等China PEACE百万人群项目新分析
阜外医院郑昕等对ChinaPEACE百万人群项目104万余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静息心率增快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年轻男士。而在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的7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与行为危险因素较多时相比,代谢危险因素较多时,静息心率增快的风险更高。阜外医院姚焰等自制“瓣膜损伤器”,构建二尖瓣反流心衰模型
阜外医院姚焰、刘尚雨等构建了小型猪二尖瓣反流致心力衰竭模型,并发现,二尖瓣反流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损伤与重构,可能由于H2S合成体系下降不能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研究者使用小型猪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二尖瓣腱索拉伤造成二尖瓣反流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他们在前期大动物二尖瓣腱索拉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自制的“瓣膜损伤器”,经心尖入路拉断二尖瓣后叶腱索以形成稳定的二尖瓣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