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抗凝不足六成(栓塞风险风险评估不足50,中国房颤质控报告发布)
我国35岁以上房颤患者超出487万例,但我国房颤医疗质量如何?
房颤非介入治疗质量: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不足50%,抗凝药处方不到60%,出血风险评估不到40%
报告显示,2018年157家医院共上报房颤住院患者10946例,其中86家三级医院上报了8457例,71家二级医院上报了2489例。
各医院房颤消融手术量从 33 例至3 225 例不等,其中大部分医院(9/14)消融手术量小于 700 例/年,2 家医院手术量大于2 000例/年;左心耳封堵手术量分别为 0 例至 93例。50% 的医院左心耳封堵手术量小于30例/年,约 20% 的医院手术量大于50例/年。
而且具有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处方有抗凝药的比例也增加明显,从2017年的53.9%增高至2018年的56.7%,抗凝治疗者接受抗凝指导的比例也相应从86.6%增加至88.6%。
表1 2018 年房颤住院患者一级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达标率 [%( 例/例)]
近日发布在我刊的《2019 年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显示,房颤诊疗质量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房颤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由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房颤专家工作组于2017年展开。本次房颤医疗质控数据来自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简称 CCC 项目 )以及部分医疗单位房颤介入治疗质量自报。
导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为 2.6%,左心耳封堵并发症发生率为 4.6%,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符合率为100%。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房颤动专家工作组. 2019 年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427-437.
应用7个一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估房颤住院患者医疗质量发现,2018年三级医院患者接受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比例、具有适应证者出院处方中包括抗凝药的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表1)。
这份报告主要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开展及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的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房颤介入治疗质量:导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6%,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符合率100%
表2 2018 年房颤住院患者二级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达标率 [%(例/例)]

总体而言,2018年一级指标达标比例较2017年有所改善,其中二级医院尤其显著。但三级医院两项指标,即在服用华法林患者出院处方包括制定INR监测计划的比例以及具有适应证者出院处方包括ACEI/ARB的比例,存在退步趋势,前者或与NOAC 应用比例增高而对应用华法林者重视度下降有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HAS-BLED 评分是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出血风险评估工具,但应用比例偏低,1/2的三级医院开展 HAS-BLED评分的比例小于26.7%。
应用14项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医疗质量可见,2018 年较 2017 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上升空间较大。
注: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二级医院比*P<0.05
表3 全国14家国家/区域中心医院2018年房颤介入并发症概况 [%(例/例)]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比例明显增加(32.9% vs 47.3%)。
房颤介入治疗方面,2018年14家国家/区域中心医院2018年共行房颤相关介入手术12790例,其中房颤射频消融术10682例,房颤冷冻消融术 1 620 例,左心耳封堵术 488 例。
报告指出,不论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对房颤患者进行规范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比例均较低,不到50%;而对有抗凝适应证的房颤患者,抗凝处方较低,二级医院仅25.8%,这意味着大量患者暴露在血栓栓塞风险中,未来均需加大力度改善。
加拿大研究:吃大豆能降低胆固醇
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学者对46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大豆蛋白可降低成人3%~4%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者认为,如果少吃点高脂饮食以及富含胆固醇的肉类,多吃点大豆,会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研究者希望,公众能够将植物性饮食作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而1月22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的2019版加拿大饮食指南草案也与此不谋而合。黄瑞仁:可吸收支架也可治疗复杂病变
昨天上午,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理事长、台湾台大医院黄瑞仁教授介绍了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在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证据和经验。黄瑞仁教授黄教授指出,BRS早期仅用来处理相对简单的冠脉病变,“实际上,BRS用来处理比较复杂的冠脉病变也是安全、可行的。”黄教授表示。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27:04
0000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并发症防治的九个要点
为了让我国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更为规范、健康推广和发展,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该建议涵盖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资质要求,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扼要阐述。以下为其并发症防治要点:1.冠状动脉受压迫JAHA刊登南京学者文章:中风后还吸烟,复发风险翻倍
吸烟是脑卒中(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于防治中风至关重要。然而,部分患者即便中风了仍然不戒烟。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徐格林教授等发现,初次中风发作后如果继续吸烟,3个月后中风复发的风险比从不吸烟的患者几乎翻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复发风险越高。研究者对南京卒中注册登记研究项目中首次中风发作的306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追踪。在这些患者中,43.4%从不吸烟,8.6%曾吸烟,48%为当前吸烟者。频发室早,易发房颤!中国台湾研究
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单中心、回顾性、大规模人群研究提示,室早负荷较高(24小时内≥1000次)的人,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一共纳入16030名基线无房颤的成年人,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其中12%为室早负荷较高(中至高负荷,24小时内≥1000次)。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0:12: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