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再饭吃八成饱不管用(Nature,160,子刊研究称,脂肪细胞存在,营养记忆)
另一方面,如果小鼠随意进食一段时间后(也就是到老年后)再控制饮食摄入,则对它们没有益处。
来源:Hahn O, Drews LF, Nguyen A, et al. A nutritional memory effect counteracts the benefit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in old mice. Nat Metab, 2019, 1: 1059–1073.
近日,Nature 代谢子刊发表的一项德国研究发现,在生命早期坚持控制食量,少吃点儿可长寿!而到老了再少吃没有健康益处。
研究发现,如果进食限制组小鼠在成年后的进食量比随意进食组减少40%,那么它们在老年时活得更长,也更健康。
智慧的老辈人常讲,“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
研究发现,肝脏、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的RNA序列显示,随意饮食后,脂肪组织对限制饮食的转录和代谢反应非常难控制,尤其是白色脂肪组织,而且老年小鼠前脂肪细胞中存在促炎信号,长期限制饮食可以起到抑制炎症效果。
因此,研究者建议控制饮食应的习惯应在生命的早期建立,长期坚持下去,如果到老年再开始改变饮食对健康可能没有那么好。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而从进食限制改为随意进食会极大地增加死亡率。
关于其机制,研究人员分析老年小鼠的脂肪组织存在记忆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老年小鼠被转到限制饮食组中时,虽然限制饮食使小鼠减轻了体重,但脂肪组织中基因的活性与随意进食组小鼠相似。
这项研究是动物实验,拿800只小鼠做研究,他们让年轻和年老的小鼠控制食量。24个月大的高龄雌鼠从随意进食改为进食限制,反之亦然。
进食限制组小鼠被喂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
0000
相关推荐
提升健康素养!欧洲发布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患者版
8月26日,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首个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患者版本露面。这份指南围绕了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如何判断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如何改变生活习惯以降低风险,以及根据当前风险水平对应地可能需要哪些治疗。指南指出:1.无论风险如何,每个人均应远离烟草,遵循有关营养、体重管理和身体活动的建议,并控制血压。≥18岁要量血压!美国叕建议
近日,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再次建议,≥18岁要测血压。对于18~39岁无高血压风险且血压一直正常的人,建议每3~5年测一次。对于≥40岁、血压正常高值以及超重或肥胖者,应早期进行血压检测。声明指出,诊断高血压还需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测量来明确高血压诊断。美国杜克大学冼颖教授称,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全是套路!
美国杜克大学冼颖教授在中国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者会议上报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可以使用很多套路。冼颖教授在国外期刊曾发表过论文的医生而言,最后论文的呈现可能与提交的最初版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一般来说,论文提交后,如果杂志编辑感兴趣会交给外审,汇总外审的意见后编辑部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后会提出些修改建议。所以,外审的意见很重要,外审都看重什么呢?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5:10:52
0000从四个基本方面细数房颤抗凝药:达比加群酯适合亚洲房颤患者
房颤是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资料显示人群中房颤患病率约为1%。卒中是房颤患者尤其老年房颤患者的重要并发症,房颤引发的卒中不仅威胁患者生命,而且会导致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对于卒中风险高的患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开始抗凝治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顾问专家朱俊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遗憾的是,研究显示,我国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仅10%~20%,意味着大部分患者没有开始抗凝治疗。冬春季节出生者短寿?盛孙英贤等研究
胎儿期和婴儿早期的环境因素对成年时期的疾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出生季节和月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孙英贤团队发表的一项覆盖2.1万余人、随访近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在冬季或春季出生的人,成年后全因死亡和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者发现,冬季和春季出生的人全因死亡和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夏季和秋季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