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美国需介入的心梗患者下降38(JACC研究)
美国学者在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的流行让美国九大医疗中心导管室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比疫情前下降了38%。
随着疫情的持续,研究者估计,患者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敢到医院就诊可能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来源:Garcia S, Albaghdadi MS, Meraj PM, et al. Reduct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ctiv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J Am Coll Cardiol. 2020; Epub ahead of print.
在“疫情之前”,所有九个医疗中心每月接受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超过180例,平均每个中心导管室每月使用23.6次。到2020年3月,平均使用138次(或每个中心每月15.3次)。
研究者分析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美国9个医疗中心的导管室接受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数。发现,3月1日后接受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比14个月前下降了38%。
研究以2020年3月1日作为“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后”的分界点。
据美国TCTMD报道,疫情期间,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人数急剧下降,西班牙心脏病学会报告下降了4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表示,疫情期间,积极的隔离措施必不可少,但这种策略的一个意外问题是,让急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9家医疗中心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密歇根州皇家橡树市博蒙特医院、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基督医院、波士顿市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群众纪念医疗中心、爱荷华州得梅因心脏病医院、纽约州曼哈塞特市诺思韦尔健康医院、斯普林菲尔德草原心血管病医院,伊利诺伊州和瑞典医学中心。
BBC:晚上起夜多?“口味重”或为元凶
国际泌尿学杂志一项研究称,晚上起夜多的人,也就是“夜尿症”,需要控制食盐的摄入。研究中,有223个人平时吃盐多、起夜次数也多,这些人将每日吃盐从10.7克降到了8克。3个月后,他们的起夜次数从每晚2.3次降到了1.4次。研究还发现,减少吃盐后,不仅晚上尿急起夜的次数减少,白天上厕所的次数也有所降低。而且,这些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预测心血管病,可加用哪些指标?美国声明
近日,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风险评估声明,对当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做了补充。文章指出,当前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仍不够精确,用于评估人群风险尚可,但具体到个体评估方面能力有限。比如,中国急性心梗注册(CAMI)研究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10年心血管病评分仅仅为低中危人群。欧洲心肌病注册:四成心肌病有遗传背景,有必要加强亲属筛查
近期公布的欧洲心肌病登记研究显示,大约40%的心肌病患者有家族史,换句话说,其心肌病为遗传性心肌病。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心肌病患者的亲属加强心肌病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者还发现,心肌病确诊的年龄跨度较大,最小的不足10岁,最大的超过70岁,不同的心肌病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美研究称,社区周围便利店越多,冠脉钙化风险越高
来自美国的年轻成年人中冠状动脉风险形成(CARDIA)研究结果提示,中年人如果住得便利店很近,未来十年出现冠脉钙化的风险增加,而且便利店越多,风险越高。该研究纳入CARDIA研究中的2706例接受CT评估冠脉钙化的受试者。入选时,9.7%的受试者存在冠脉钙化,十年随访期间,21.1%的受试者出现冠脉钙化。中国台湾研究称,亚洲房颤患者应用10 mg/d利伐沙班效果不亚于标准剂量,但心梗风险升高
台北医学大学的学者研究提示,对于亚洲的房颤患者,应用10mg/d利伐沙班与标准剂量即15或20mg/d利伐沙班具有相似的血栓栓塞和出血的相似风险。研究者指出,尽管缺乏有效性的证据,10mg/d利伐沙班虽然广泛应用于亚洲心房颤动患者。他们的研究则提示,对于于亚洲房颤患者来讲,10mg/d利伐沙班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杨进刚阜外2023-08-19 05:54: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