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要喝过滤的!挪威50余万人20年随访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喝咖啡总体上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和死亡的。 不过,咖啡又分为过滤和不过滤两种。那么,到底喝哪种咖啡更有益呢? 近期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挪威大规模研究提示,喝过滤过的咖啡才能真正降低死亡风险,而且每天喝1~4杯最佳。 作者之一、瑞典哥德堡大学Thelle教授指出,未过滤的咖啡含有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的物质,用过滤器滤掉这些物质后,就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早死风险。 过滤咖啡降低死亡风险,可能与其富含抗氧化物有关,例如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具有抗栓作用,还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该研究显示,总体上,喝咖啡并不是一个危险习惯,喝过滤咖啡比一点儿也不喝咖啡更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随访20年期间,与不喝咖啡的成年人相比,喝咖啡及过滤咖啡的男士中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6%和15%,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和12%。 相应地,喝咖啡及过滤咖啡的女士中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1%和15%,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8%和20%。 每天喝1~4杯过滤咖啡时,死亡风险最低;每天至少喝9杯未过滤咖啡时,死亡风险最高。 不过,对于年龄≥60的人来说,喝咖啡似乎不能带来益处,喝未过滤咖啡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与不喝咖啡者相比,喝未过滤咖啡的老年男士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 当把总胆固醇从多因素模型中剔除后,喝未过滤咖啡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这在每天至少喝9杯未过滤咖啡的人中尤其明显,其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9%。 这说明,喝未过滤咖啡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升高总胆固醇水平有关。 该研究对近51万挪威20~79岁的成年人平均随访了20年。59%的人优先选择过滤咖啡,20%的人更喜欢不过滤咖啡,12%的人不喝咖啡。 该研究并未量化一杯咖啡的量,可能包括50~80 ml摩卡杯,也可能有180~220 ml的工作马克杯,平均一杯约125 ml。也不清楚咖啡中是否加牛奶、奶油、糖。 另外,在这么长的随访期内,人们可能会改变喜欢的咖啡类型,比如从不过滤咖啡改为过滤咖啡。 来源:Coffe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Does the brewing method matter?. Eur J Prev Cardiol, First Published April 22, 2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压力大可诱发心肌缺血,并非因微血管病变!JACC广东省医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7-26 17:43:46
0000饮酒诱发房颤!Nature子刊研究
近日,Nature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饮酒除了引起房颤复发,还会引起新发房颤。研究者发现,与平时相比,在节假日,受试者的饮酒量增加,而且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增多,房颤的住院也增多。针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阴性对照’分析并未揭示出相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表酒精确实是诱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饮酒量增加会导致房颤发病率增加。尤其是在,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急性饮酒与房颤住院之间的关联最大。冠脉CT也可评估斑块易损性!阜外医院张伟丽等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特征对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阜外医院张伟丽等析了517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CT图像,发现通过冠脉CT发现的易损斑块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研究提示,总胆固醇和LDL-C增加斑块易损的风险,而HDL-C与斑块易损性呈负相关。阜外医院赵连成等研究称文章统计有两大问题:错用和忽略统计方法前提条件
写论著,离不开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不仅可降低研究质量,甚至还会得出错误结论。常见的错误有哪些?阜外医院赵连成、刘欢欢等通过对《中国循环杂志》2010年、2011年和2015年度刊出的404篇论著进行了分析。首先看方法学部分对统计学方法描述,这部分常犯的错误包括描述的方法与实际使用的方法不匹配、描述存在欠缺或错误。欧洲心律协会2016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指南更新要点:部分瓣膜病房颤也可使用
近期,欧洲心律协会(EHRA)更新了2013版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指南,其中要点有以下十点。1.新指南指出,瓣膜病性房颤是指植入机械瓣后或有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房颤。但在NOAC相关临床试验中,包含了一部分其他类型的瓣膜病,比如严重的主动脉狭窄、二尖瓣修复术后、主动脉脉瓣成型术或TAVI术后、生物瓣(除外术后前三个月)等,这些患者应用NOAC也是合适的。